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人生在線/尋找家庭之「根」/霍無非

時間:2020-07-22 11:04:37來源:大公網

湛江漁人碼頭/資料圖片

  列車徐徐進入粵西湛江站,鄰鋪的一位乘客注視窗外,興奮地對親屬說:「我看到我買的樓了」。而我望着裊裊婷婷的椰樹,期待又茫然。

  我降生在湛江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不滿周歲,隨父母遷居省城,後又調外地,一別幾十載。家裏有幾張泛黃的老照片,是年輕的父母親在湛江海邊的留影,還有長輩抱着我的溫馨,這是人生的幸福時刻,相中人的笑靨如花。湛江成為我家之始,千里萬里也牽掛。

  三年前,我與耄耋之年的父親聊起湛江,他告訴我,他和母親所在的部隊接替友軍駐防湛江,軍機關先「落戶」舊城赤坎的大鐘酒店,後搬至西營。那時百廢待興,部隊沒有集中的家屬住房,軍官們分散租住,我家最早的住所,在赤坎古老杜街一處木樓民居。

  愈無印象,愈是神往,我萌發了重回湛江探望的念頭。少小離家老大回,但能否找到與我家有關的舊址,毫無把握。火車到站,我先買了份湛江地圖,決定先去位於赤坎的市博物館,了解湛江的城市概況和歷史淵源,或許能找到打開塵封之門的「鑰匙」。

  果然,館內正好展出「湛江開埠百年歷史展覽」,圖文並茂介紹了湛江優越的地理位置,抗法抗日鬥爭的歷史歷程,以及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看後受益匪淺。湛江過去稱「廣州灣」,現名始於抗戰勝利,城市面貌也發生了巨變。

  對於父親提起的酒店,由於在當地是老字號,經路人指引,我很快在中華路上找到了,一看路牌簡介,哈,「大鐘」應是「大中」之誤,同音不同字。此前我望文生義,以為樓頂設有大鐘,全然不是,時過境遷,現在另作商用了。我在大中酒店舊址幾進幾出,拍了照,重溫了父母的一段革命軍旅生涯。

  看罷「大中」,接着尋覓「古老杜」。按一位熱心老大姐的指引,走過多條縱橫交叉的街巷,怎麼也找不到「古老杜」,反倒意外走到鄰近的民主路老街,見到有老湛江特色的連壁式騎樓。頂着日曬炎熱,我連問幾人,都說不清「古老杜」在哪。

  正當一籌莫展時,有位中年人伸出援手,先是告訴我怎樣走,後來親自帶路,在一條巷口停步,說這就是了。我一愣,這裏幾次經過,路牌明明寫着「大通街」,和「古老杜」八桿挨不上。他說,清代這裏是古渡頭,所以稱古老渡街,街下面還有碼頭的痕跡呢,街名是後改的。「古老杜」,又一個同音不同字的記憶之誤。

  我們往巷子裏走去,道路狹窄,兩邊的樓房很有些年頭了,雖然未見到木樓,確定不了哪一間曾是我家住址,抑或老屋已被拆掉,畢竟圓了一樁心願,居民們得知我的來意,都說這裏以前就叫古老渡街。

  下榻的賓館離西營不遠,百年前曾是法國殖民統治者的軍政要地。歲月荏苒,西式洋房已拆去七七八八,仍留存着一些歷史遺跡。法國公使署舊址闢為展覽廳。哥德式的維多爾天主教堂,樓尖庭深,是湛江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湛江瀕海,附近東風市場的海產檔口,擺滿了琳琅滿目的乾鮮海獲,花鱔、紅衫、石斑、青蟹、花蟹、龍蝦、沙螺、生蠔等既多又鮮,買賣兩旺。蜿蜒漫長的觀海長廊,樹影挺秀,沙白海藍,摩天輪、棧橋、鐘塔歡愉縈繞,海灣大橋堪稱狀觀,遠處停泊的艦艇依稀可見,豪情滿懷。

  對一個花甲之人來說,徒步在陌生之地尋到久遠的「家」,是有些累了,但心裏是愉快和滿足的。在動物界,類似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鮭魚洄游」的例子感觸至深,北美的鮭魚重返河溪出生地,從海洋深處集結河口,歷經艱辛冒死溯流而上,只為生命得到延續。魚既如此,何況人乎?覓視我家的過去,不嫌簡陋,只有親切,倍覺今天雙親健在,兒孫滿堂的珍貴。

  這一次重回故地尋找家庭之「根」,不啻是幸福的體驗,人好,景靚,氣象新。我把所見所聞,連同拍下的照片帶回給年邁的父母親分享,他們笑咪咪的,興頭上又回憶了不少湛江往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