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報復性消費」怕是要夭折了/關爾

時間:2020-04-28 11:50:43來源:大公報

  近段時間,各地主政官忙着下館子、泡書店、逛商場、看景點,希望通過身先士卒,帶動新一波「報復性消費」。

  其用心不可謂不良苦。經濟回暖無外乎依賴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當下投資疲軟、出口受阻,全社會的希望,都寄託在一場酣暢淋漓的「報復性消費」上。

  不過,目前看來,這個願望恐怕要落空了。社會停擺幾個月所帶來的經濟壓力,正逐漸傳導到個體身上─崗位岌岌可危,收入悄然縮水,房貸車貸照收不誤,小孩像「吞金獸」一樣嗷嗷待哺……很多以往花錢任性的「月光一族」也開始節衣縮食、精打細算了。不少人自嘲道,「我倒是想狠狠消費一把,可惜錢包不允許,都快連煎餅果子也買不起了,還能報復誰啊!」

  當然,與春節前後相比,市場上活躍度還是提高了不少。但這一杯奶茶、一頓火鍋、一次美甲,寄託的是人們對生活恢復常態的迫切期盼,最多也只能算是「補償性消費」。

  而比消費熱潮跑得更快的,是「報復性漲價」。飽受煎熬的內地食客們,在餐飲業堂食解禁之後,原打算跑去犒勞寡淡寂寞已久的腸胃,沒曾想帳單一結,才發現奶茶一杯四十,火鍋人均二百,就連羊肉串也漲了好幾塊錢。掏錢買單之時,恨不得將才入喉的毛肚吐出來多嚼幾下,才化得盡那綿綿不絕之肉痛。

  殘酷的疫情生活給國人上了一堂生動形象的現金流管理課,告訴我們一個俗套但實在的道理:做人呢,最緊要是要有點存款。

  於是乎,「報復性儲蓄」悄然而至。央行最新披露,一季度住戶存款增加六點四七萬億元,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過七百億存款湧向了銀行。

  可以預見,所謂「報復性消費」大概率是不存在的。有多大鍋下多少米,大多數人都清楚,一旦不計後果地激情消費,這筆帳最終「報復」的是自己的荷包而已。人生很長,求穩妥保平安,不必「一晌盡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