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攻克難關/容啟亮團隊研月壤採樣器 貢獻香港智慧

時間:2025-10-18 05:02:27來源:大公报

  「十四五」期間,香港科研團隊以卓越的科研實力深度融入國家航天事業,在月球探測、火星探測任務中貢獻了「香港智慧」。

  在參與嫦娥三號、四號工程研製後,香港理工大學容啟亮團隊參與的嫦娥五號、六號以及天問一號探月、探火任務在「十四五」期間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六號分別在月球正面和背面「挖土」時,用到了關鍵設備「表取採樣執行裝置」。

  容啟亮此前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表示,理大團隊研製了兩個採樣器,分別應對較鬆散和黏性較大的月壤。採樣之後,會將月壤樣品放入初次封裝系統。這個系統包括將月壤帶回地球的樣品罐。樣品罐密封後,由採樣器將樣品罐提升到上升器的頂部放置好。這套僅重數公斤的裝置由400餘個鈦合金、鋁合金精密部件構成,可在零重力、高低溫交替的極端環境下精準完成月壤採集與密封。

  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高度評價香港團隊。「容啟亮教授團隊在研製過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難,認真負責,一絲不苟,使月球採樣器沒有帶任何問題『上天』。」胡浩說。正是因為香港與內地的完美合作,嫦娥六號的採樣工作比預期更加順利,令中國獲得了更多月背樣品。

  3年交付「火星相機」 傳回大量珍貴圖片

  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中,香港理工大學共有兩個團隊參與。容啟亮團隊在3年內成功研製並交付「火星相機」,重量僅約390克,外殼堅固可抵受極端溫差,在火星表面極低溫的環境下運作。目前,「火星相機」已傳回大量珍貴火星圖片。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吳波應內地科研機構邀請,率團隊進行火星全球分析評估,篩選出三個候選着陸區,並根據地形和地貌的詳細測量結果,成功搜索出數個可能的着陸點,供天問一號管理團隊選擇。

  在深度參與國家航天事業的同時,香港科學家也獲得了許多科研機會。2023年,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地質學家團隊通過國家航天局審核,獲得822.6毫克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此後,港大、理大研究團隊獲得了更多嫦娥五號、嫦娥六號採集的月壤,在月球演化歷史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