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龍脊探古:港人愛國精神代代傳承\趙陽

時間:2019-09-27 08:43:00來源:大公報

  港島龍脊風光優美,是周末以至節假日行山熱點

  風光旖旎的石澳打爛埕頂山,竟然承載着這麼一段記憶。抗日戰爭,這段無法磨滅、永不能忘懷的歷史,只要是在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有着與之相關的故事,不論是中原還是嶺南,不論是內地還是香港。而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積澱下來的精神,就如講故事的老人那矍鑠又堅毅的目光,一直照亮我們走向明天的路,代代傳承。

  早就聽說石澳山上的龍脊是個遠足的好去處。周末,天濛濛亮,直奔港島東南角的土地灣。從入口沿山路至石澳山頂峰,就是龍脊。山路崎嶇,兜兜轉轉。路幾乎沒有經過專門的修葺,溝溝坎坎,且極窄,大部分時候容不下兩人並肩。路兩側,起初的一段盡是竹林,太陽漸起,晨曦從竹隙透射過來,頗有些「林深不知處」的古韻。至半山,高大樹木便多了起來,路也愈發難走了,很多地方,絲絲繞繞的樹根絆了腳步。朋友告訴我,之所以不專門修路,就是為了保持生態原貌,「在這裏,人是客,減少打擾就是對自然最好的保護。」山間,空氣清冽香甜,偶有山泉成澗,泉水清澈,魚蝦嬉戲其中,躍然可見。

  石澳山頂盡覽好風光

  及至石澳山頂,四圍的景色豁然開朗:東面,藍寶石一樣的藍塘海峽,白色的帆船穿梭來往,讓如織的畫面平添生趣;西面,大潭港、紅山半島、赤柱正灘撲入眼簾,大浪灣的洶湧波濤讓心中陡升豪邁之氣!這時,一塊木牌吸引了我,上寫着:打爛埕頂山,284米。這不是石澳山麼,怎麼成了這個既拗口又難聽的名字?莫非費力氣爬來頂峰,不是龍脊?朋友指着緊鄰的那座山說,咱們的腳下是石澳山的頂峰,那座山是雲枕山,頂峰有266米,中間的這段山路,因為高低起伏如龍的骨脊,被稱為龍脊。但這個八○后港人也講不出「打爛埕頂山」這個名字的由來。「我們下山問問村子裏的老人吧,或許他們知道這個名字的『秘密』了。」

  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或許是因為一心想探秘,一路竟不覺得太累,路邊的「標距柱」提醒着我們行走的距離。遇有緊急事故,遠足人士可以利用就近的標距柱說明其位置,以獲得救援,人性化管理可見一斑。

  「打爛埕頂」隱藏的歷史

  下得山來,就是有百年歷史的大浪灣村。已近正午,村民開的小餐館炊煙飄香。我和朋友一落座就打聽「打爛埕頂山」名字的由來,點餐的小姑娘熱心地叫來她的爺爺──年逾八旬的李勇強老人告訴我,這山本叫「埕頂」,山下是大片的良田,在二十世紀初,這裏是港島重要的糧食和海產品輸出地。1941年,日本人佔領香港,最先霸佔了這個地區的十幾個村落,把這裏作為物資供應的基地。日軍還在山頂上設據點,用於駐兵。「村子裏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給日軍幹活,沒日沒夜地幹,還會經常捱打。山下的稻穀熟了,就得肩挑背扛到山上,村民們只能吃糠。那時我還小,父親那一輩的很多人,當時正是血氣方剛的小伙子,秘密地組織起來,『青年軍』經常用土辦法收拾日軍。」

  記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回青年軍趁着夜色在大山的角落裏,徒手搶了兩個日軍的槍。到了1945年,日本人投降了,十幾個村子的人到埕頂山上慶賀,大家激動啊,看到日本人撤離時來不及帶走的物品,就狠狠地打爛。幾個有威望的老人就提議,在埕頂前加上『打爛』二字,作為紀念。」

  ──真沒想到,打爛埕頂山,這座風光旖旎的山,竟然承載着這麼一段記憶。抗日戰爭,這段無法磨滅、永不能忘懷的歷史,只要是在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有着與之相關的故事,不論是中原還是嶺南,不論是內地還是香港。戰爭的硝煙已然散去,但是這些故事,仍然如此生動;這些記憶,依舊如此鮮活。而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積澱下來的精神,就如講故事的老人那矍鑠又堅毅的目光,一直照亮我們走向明天的路,代代傳承,讓如我一樣的後人,於迫不及待的找尋中,不會迷失方向。

  行將離開的時候,我再一次回望那高高的龍脊。我想,那一定是一條精神的脊樑,強大堅韌,生生不息,它是香港的,是民族的,更是中國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