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鎮趕回由布院火車站,取出行李,黎明旅館的車就到了。開車的小伙子身穿旅館制服,我們一眼就認了出來。放好行李,上車,十來分鐘的車程,上了坡又下坡,最後在一個半山腰停下來,到了,旅館藏身於寧靜清幽的山間。
進旅館之前,我們按吩咐換鞋,記住自己的鞋櫃號碼。在登記處領房卡,預約早餐時間、晚餐時間、第二天下山的用車時間,時間精確到以分鐘計算。
在網上訂房時,我們已經按要求做了一些選擇,好比說要和式房間還是洋式房間;房間帶湯池還是不帶湯池;一泊一食、一泊二食還是一泊三食。和式房間沒有床,睡榻榻米;洋式房間就是我們說的標準間或三人間;帶不帶湯池則是指房間裏是否有溫泉池;一泊一食指住一晚連帶早餐,一泊二食指住一晚連帶早晚餐,一泊三食指住一晚連帶早午晚三餐。以此類推的二泊三泊四泊,當然就是指住二晚或三晚或四晚。
我們只住一晚,選和式房間,不帶湯池,一泊二食。住和式房是為了圖個稀奇,找一找那些日本人過日子的感覺;不帶湯池是為了省錢,再說,用酒店的公用湯池泡湯,還可以看看他們是怎樣泡的。旅館小規模,十二個房間,房間除了有編號,還被賦予一個個好聽的名字。我們的房間叫「櫻島」,剛好是到鹿兒島以後去過的第一個景點名字。
服務生帶我們進房間。房間空蕩蕩的,中央是一張矮矮的方桌和三把椅子。桌上的水杯兩個粉紅色一個藍色,按住客的性別而安排,另有一個糖果盒,裏面裝了他們自己的特色糖果,「無料『免費』」的。三把椅子的長相有點奇怪,只有坐板和靠背板,沒有椅子腳,你必須彎腰蹲下來,才坐得上去。「這麼矮的椅子,就算搭配合理,也不一定坐得舒服。」我是這樣認為的。
沒有床,卧具也沒有,服務員也沒有交代,這件事情令我感到蹊蹺。衛生間的馬桶是智能的,加熱功能和沖洗功能齊全,據說內地部分家庭也用這個檔次了。
服務生還介紹了哪些是有料哪些是無料,又講解怎樣穿和式浴袍,她叮囑我們:「你們可以穿着浴袍在酒店內走動,例如去餐廳吃飯,去湯池泡湯。」她講解得很仔細,還比手劃腳地反覆說,好像生怕我們沒有見識,生怕我們想穿浴袍又不知道怎樣穿。其實她講的有些知識我們已經具備了,因此我在聽的時候難免分心,基本明白就可以了。又因為,她的語言要經過Joy翻譯,即便我似懂非懂也不成問題,反正有人懂。
服務員倒不是處處都滿臉堆笑,不過他們的熱情時時滿溢,感情確實發自內心,只要有機會,就不厭其煩地向你解釋,讓你感到賓至如歸。當時我還想,其實也可以留點空間讓我們自己摸索,例如浴袍怎麼穿,房間的電視上要怎樣播放,我們看得懂,知道他們都那樣穿。
房間與陽台之間隔着一扇方格子的紙門。日式建築的室內隔牆,大多用紙門,這一點源自中國唐朝的建築風格。我輕輕摸一摸紙門,很薄,感覺一不小心就會捅破,便提醒他倆:「要小心喲!」「當然啦!把我們當不懂事的小孩兒呀?」Joy回說。此時我飛快地回憶,自己是哪個階段知道「愛護公物」這個詞彙的呢?又想,我們的祖先唐朝人,一定都是謹小慎微地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