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安徽 > 正文

洪江古商城——「仁義禮信」的薪火傳承

時間:2021-08-26 15:58:40來源:大公網

 

採風團一行在古商城合影留念

  25日上午,長沙媒體及駐長港媒採風團一行來到了洪江。洪江距今已有3000年文明歷史,素有「五省通衢」、「小重慶」、「小南京」、「湘西明珠」、「西南大都會」之美稱。明清時期,洪江發展成「商賈駢集、貨財輻輳、萬屋鱗次、帆檣雲聚」的繁榮景象,成為湘西南扼守湘、滇、黔、桂、鄂物資集散通道的商貿重鎮。民國時期,洪江的貨幣流通量居湖南省第2位,僅次於長沙,尤其是抗戰時期,因地處「大後方」而出現了一時的「戰時繁榮」,全國20多個省市和港澳台地區及外國的商人紛至沓來,開設店鋪達1300餘家。

  時至今日,洪江還完好地保存明清以來的民居、會館、錢莊、寺廟、洋行、青樓、報館、煙館等遺址380餘棟,總面積近30萬平方米,有如一幅直觀明、清、民國社會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近代商業發展的一個標本。

當年十大會館之一——湘鄉會館(劉恩琛攝)

  如果說洪商文化的外在體現是經世致用,那麼洪商精神的內在基調就是心憂天下。在「十大會館」及商會的主持下,洪商往往廣置族田和義產,救濟本族或本土窮人;他們還讚助社區的各種建設,在賑濟救災、建渡修橋、防火建設、器材購置、興辦教育、創辦報紙等方面都有許多貢獻,促使商業貿易和文化風俗之間產生良性互動。

  洪江雖沒有政府等行政機構,但會館和行業公會的高度自治和和諧化社會管理,完好地代行了政府職責,洪江基本上處於商人自治狀態。至乾隆年間,洪江相繼建成了貴州館、福州館、衡州館、徽州館、湘鄉館、武寶館、七屬館、辰沅館等十大同鄉會館和「大佛寺」十館公所,隨後清代末期至民國的鼎盛時期,又發展了洞庭宮、藥王宮、飛山宮、軒轅宮等28個行業宮和山西館、新安館、山陝館、四川館、蘇州館、長沙館等29大同鄉會館及48個商碼頭。

盛豐錢莊的銀票全國通兌(劉恩琛攝)

  洪商構築的輝煌大廈是用誠信的磚石來支撐的。誠信不僅是洪商的商業道德和經商信仰,更是洪商的人生境界、行為規則和立身之本。洪商在做生意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誠信為本、仁者愛人,反對欺詐、貨真價實、感恩戴德、公平競爭、和而不同、吃虧是福等文化品格,他們的義利觀超越了謀利本身,利在商外,利在信中。誠信已成為洪商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

  因重信譽,洪江金融業十分發達。民國時期有23家錢莊和中國銀行等7家金融機構,據民國九年(1920年)《大公報》載:「漢口訊:洪江為內河上遊第一大鎮……裕通祥、裕通恆、義孚康、久大莊等大銀號,匯兌遍全國,每一比期(半個月)與漢鎮匯兌總在數十萬元。」

洪商所信奉的「吃虧是福」(劉恩琛攝)

  重利是商人的天性,但洪商力圖使「利」和「義」和諧存在,追求重利與保義的完美結合,每一個成功的洪商既是「魚龍變化」的高手,同時也是「吃虧是福」的代表。洪商繼承和發展了儒家的義利觀,保留了「義」,但卻把「重義輕利」轉變成「義利並重」。在古商城塘衝1號陳榮信(曾經的洪江首富)商行有一處壁聯,內容為「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利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即平且安,福即在是矣」。這幅壁聯的主題是「吃虧是福」,由清代揚州著名書法家鄭板橋所作。

一步一景的古商城到處都是寫生的學生(劉恩琛攝)

  洪江古商城有「七衝、八巷、九條街」, (洪江古商城有「七衝、八巷、九條街」,「七衝」:打船衝、塘衝、龍船衝、季家衝、余家衝、牛頭衝、木粟衝。「八巷」:裏仁巷、財神巷、育嬰巷、宋家巷、壽福巷、太素巷、油簍巷、一甲巷。「九條街」:皮鞋街、荷葉街、新街、老街、高坡街、米廠街、洪盛街、姜魚街、雞籠街(塘坨街)。)

  儘管繁華已逝,物是人非,但洪商精神一直是推進洪江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絡繹不絕的遊客和寫生團隊也昭示着洪江的生命力仍然澎湃,古鎮內現在保存完好的老建築和富有當地特色的民俗文化結合在一起,讓每一個來到這裏的遊客都嘖嘖稱讚。一步一景的古商城熱情洋溢的擁抱着來自各地的旅客,並且仍在書寫傳承着洪商的「仁義禮信」。(劉恩琛)

古商城夜景演員魅力四射(劉恩琛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