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隨着大陸方面不斷出台便利措施,越來越多台灣學子到大陸求學 資料圖片
編者按:兩岸一家親,共享新機遇。由於台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當下兩岸關係面臨嚴峻挑戰,但大陸方面與台胞分享發展機遇的誠意不變,為台胞辦實事辦好事的善意不變。自今年2月國台辦公布「惠台31條」,給予台企台胞與大陸企業、大陸居民同等待遇以來,獲得各界高度讚賞,並在島內掀起新一輪「登陸熱」,尤其到大陸求學、創業、就業的台灣年輕人越來越多。大公報記者近期走訪上海、廣州、珠海、福建、江蘇、四川等地,尋找台青登陸打拚的故事。大公報從今日起刊登「台青西進」系列專題,與讀者分享台青緊抓大陸發展新機遇而創出一片天的故事。
「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曾是台灣不少年輕人的奮鬥目標,但如今這句話將要改為「來來來,來北大;去去去,去大陸」了。隨着這些年大陸綜合實力蒸蒸日上,加之今年二月推出「惠台三十一條」措施,進一步為台胞在大陸讀書、就業、創業營造友善便利的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一張在網上「爆紅」的台生在廣州中山大學排長龍等候面試的照片便是最佳佐證。而台生青睞大陸高校,顯然是希望為以後在大陸發展打下基礎。
又是一年畢業季,未來何去何從?近年登陸求學已成為台生熱門出路。今年廣州中山大學原本只招收三十名台生,結果有六百人報讀。不少台灣知名高校校長為台生到大陸讀書寫推薦信寫到「手軟」,甚至還遭台當局調查人員問話。正在廣州讀書的台生王弘敏當年填報志願時,除了是聽取父親的建議,更是因為想一探大陸的「真面目」。她說,到大陸讀書前從未去過大陸,對大陸的了解都來自媒體。但百聞不如一見,她決定到大陸讀書、闖一把,而不是留在競爭力下降的台灣「溫水煮青蛙」。
赴陸精英台生激增六倍
不少優秀台生都和王弘敏有一樣的想法。今年申請到大陸求學的台生更多是名校及學測頂標學生(學測頂標學生,指的是從台灣最大規模的高校招生考試中,成績佔考生數的前百分之十二為頂標級的學生,而在前百分之五十的為均標級。)據台媒統計,至少有十所台灣知名高中,今年申請赴大陸求學人數從往年的個位數激增至三十人以上。光是台南女中、台南一中學生的申請人數就比去年多六倍。另一邊廂,大陸知名高校接到台生報考申請亦成倍增長,當中不少是成績優秀的台生。
暨南大學粵港澳台區域合作研究中心常務主任陳恩表示,多年前已開始有台生到大陸求學、就業。過去大部分集中在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隨着大陸經濟發展,工作機會和待遇水平提高,到大陸讀書的台生人數逐年上升。今年出台的「惠台三十一條」措施更是赴陸台生人數「井噴」的催化劑。
獎學金每等級增一千元
大陸早於一九八五年就開放台生登陸升學。二○○五年後教育部相繼出台一系列惠台政策,包括在大陸高校就讀的台生按照大陸學生標準同等收費、設立專門的台灣學生獎學金。二○一○年大陸宣布在島內學測成績中達到「頂標級」的台灣高中畢業生可免試入學,後來又擴展到「前標級」的台生也可免試入讀。從去年開始,達到「均標級」的台生亦可直接申請報讀大陸高校。此外,大陸還提高了台灣學生獎學金數額和獲獎名額,總名額從二千人增至二千九百人,獎勵金額也大幅增加。
「學校今年針對台灣學生的獎學金,每個檔次漲了一千元。」暨南大學金融系就讀大三的台灣學生張佳智表示。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台生都有在大陸獲得「台灣學生獎學金」。曾獲得台生一等獎學金的呂紹維表示,獎學金可以鼓勵在大陸台生專心求學。
陸生拚勁感染台年輕人
除了獎學金,大陸濃厚的學習氛圍也感染台生專心學業。「每天清晨,在飯堂裏有很多同學在大聲地唸英文,在台灣校園很少看見這種場景。」廣州中醫藥大學大二學生鄭喬雲說。在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就讀的台生劉育彤也坦言,自己被大陸同學的拚勁感染,「大家很早就開始規劃未來,自己也不能太混。」
陳恩認為大陸高校讀書氛圍以及學術水平的提升,也是吸引台生赴陸的重要原因。根據全球三大權威大學排名之一QS公布的今年亞洲大學排行榜,北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位居第六名和第九名,而台灣大學僅排在第二十五名。此外,台灣近年經濟低迷,年輕人就業難、工資低,也是造成人才大量流失的主因。陳恩說,「來大陸求學的更多是台灣名校高才生,因為他們覺得在大陸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台生張佳智未來計劃留在大陸從事金融類工作,而「惠台三十一條」中明確提到台灣同胞可報名參加五十三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八十一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當中也包括他有意考取的銀行業及證券期貨業從業資格。「這對於有意留在大陸發展的台生來說,吸引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