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蚶江閩台對渡樂  海上潑水一家親

時間:2018-06-19 03:15:45來源:大公網

  圖:兩岸共一百艘漁船在雨中潑水狂歡/大公報記者蔣煌基攝

  【大公報訊】記者蔣煌基泉州報道:18日,萬名兩岸民眾齊聚福建省石獅市蚶江古渡頭,參與或觀看中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海上潑水。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青年交流與文化交流的重要配套,「我們的節日.端午」第十二屆閩台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舉辦,共有來自兩岸的100艘漁船,在雨中參與海上潑水狂歡。

  連日陰雨,在海邊令人感到些許寒意。午後,風雨中,寬闊海面上可見的幾十艘來自海峽兩岸的漁船開始追逐嬉戲。每當船隻互相靠近,船上人們便開始興奮得吆喝起來。勺子、臉盆、水桶、水槍,全部都派上用場,「敵我雙方」瞬間把潑水變成一場突發而至的暴風雨,一時間鑼鼓聲、水聲、歡笑聲鼎沸。

  戰到酣處,大船小船絞戰在一起,有的一對一「單挑」,有的二夾一混戰,更有甚者三夾一圍攻,戰況激烈,勝負難分。甚至有的船直接安上抽水機,接上膠皮管,「彈藥充足」更至戰況盛極。兩岸民眾更把這水視為「吉祥水」、「幸福水」,一定要淋個透。

  除中國國民黨中常委謝坤宗等台灣同胞外,亦有海外僑領參加了今年的兩岸對渡文化節。來自台灣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蔡雨亭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當前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但是兩岸民間交流依然熱絡,猶如今日的天氣,有風雨,有點冷,但是參與海上潑水的兩岸民眾,卻熱情高漲,歡聲笑語不斷。

  據悉,閩台端午海上潑水習俗已傳承了數百年,是全國獨有的海上潑水民俗。「海上潑水」最早見於明代,盛於清朝,並傳承至今,2008年被國台辦列為對台交流重點項目,亦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石獅蚶江海防官署遺址的《對渡碑》記載道:「蚶江為泉州總口,與台灣之鹿仔港對渡……」這是閩台一家人關係的見證。「希望以後潑水節能夠在鹿港和石獅同步舉行。」蔡雨亭說,「在祈願兩岸和平、民眾安康的同時,讓這樣的習俗在兩岸共同傳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