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環保大使到大昌行了解電動車的運作及維修工作,「捐車底」檢查電動車電池 港燈圖片
近年教育界力推「生涯規劃教育」,八位最傑出「綠得開心推廣大使」新春期間,在港燈安排下,當上「影子環保專員」,分別跟隨衣、食、住、行的環保達人,包括環保時裝設計師、低碳營養師、節能工程師及電動車維修員等實習,體驗不同的環保工作。
八位「影子環保專員」來自六間中學,分別就讀中三至中五,去年在港燈「智『惜』用電計劃」下「綠得開心推廣大使」勝出。「開工」前,港燈董事總經理尹志田先派環保「開工利是」(重用利是封及派迎新鈔)及送贈綠色揮春予大使。他透露,港燈自1984年首次引入兩部電動貨車,至今電動車超過110架,是本港擁有最龐大電動車車隊的公司之一。
及後同學到大昌行學習擔任電動車維修員,並為港燈的電動車「驗身」,包括檢查電池及車各部分靈件的運作。藍田聖保祿中學呂家晴表示:「進一步了解電動車的原理後,更明白其環保優點,原來電動車沒有汽油燃燒過程,因此不會排放任何廢氣,可改善路邊空氣質素。」
「衣」方面,救恩書院原樺豐和梁柏茵就跟隨環保設計師Alice替衣服「整容」,將港燈退役義工制服變成清新女裝。Alice認為香港人很多時購買過多衣服,稍不合穿便丟棄,她鼓勵將舊衣物改頭換面,延續其生命。
原樺豐在實習後,更明白當中的道理:「很多舊衣其實仍然很新,又或是有着一些故事,例如子女希望保留並穿着逝去父親的西裝等,只要花點心思改造,既可變成新款,亦可保留一份感情。」
至於「食」,港燈邀請了註冊營養師陳國賓帶領同學親身到超級市場及街市選購低碳食材,並即場為港燈設計及試煮低碳餐,稍後在員工餐廳推出。葵涌循道中學顧皓欣同學分享:「透過實習,明白可以多挑選本地或就近地區生產,碳足印較少的食材,而多菜少肉亦是低碳飲食的原則,日後可在校內推廣。」
「住」方面,大使跟隨港燈節能工程師陳志鈞到申請智「惜」用電基金的大廈實地考察,協助計算項目的節能情況。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林傲然表示印象很深刻:「之前都不會留意居住大廈的公用電力設備,現在明白到原來更換節能設備,既可節能亦可省錢。我回家後也會留意一下,簡單如在家中使用慳電膽,亦可為節能出一分力!」
各位大使在完成「影子環保專員」實習工作後,均表示體會到在衣、食、住、行實踐環保其實並不困難,部分更表示有興趣修讀環保相關的課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