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還沒過完,島內的「嗆蔡」聲浪已經迫不及待地再次響起。昨天台灣大學師生因不滿「教育部」故意拖延批准台大新校長管中閔的任命案而上街遊行,抗議台當局把政治黑手伸入校園。上月5日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選出「中研院」院士管中閔為新一屆校長,原定2月1日上任,但「教育部」卻玩「拖字訣」,遲遲不核准管中閔的人事任命。這樣的結果並不讓人意外。民進黨上台以來不僅藉追討黨產要把國民黨置於死地,對有藍營背景的人士也絕不手下留情。
管中閔曾在國民黨馬政府擔任經建會主委和「國發會主委」,如今當上「台灣第一學府」台大的掌舵人,恨不得在所有重要職位安插自己人的民進黨人又怎會袖手旁觀?
早前陽明大學校長遴選過程也引發爭議,外界質疑為何止有副教授資格的郭旭崧能當選新校長?「教育部」雖然也一度要求陽明大學作出解釋,但當該校遴選委員會認定新校長郭旭崧的遴選程序和資格沒有問題後,當局也同意了相關人事任命。但對於台大校長遴選爭議,「教育部」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標準,即使台大遴選委員會再次確認管中閔當選毫無疑異,「教育部」也依然不核准管中閔人事案。
其實,所謂「台大校長遴選爭議」,根本就是民進黨一手炮製出來的。上月有民進黨立委聲稱管中閔的論文抄襲一名碩士生,但事實是碩士生引用管中閔的論文,民進黨是「烏龍爆料」。至於有人質疑遴選委員之一的蔡明興是電信公司「台灣大哥大」的副董事長,而管中閔曾擔任「台灣大哥大」獨立董事,遴選過程未落實利益迴避原則,但根據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推薦者應提供被推薦人之個人基本資料、學經歷、著作目錄、榮譽事跡與成就等,管中閔是被推薦人,資料應由推薦人提出,管中閔根本沒有是否主動揭露擔任獨立董事的問題。要點當中規定的利益迴避條款,亦沒有明文規定遴委當副董,候選人就不能是同一公司的獨立董事。
最重要的是,上月31日台大遴選委員會開了六小時的會,確認管中閔當選資格沒有問題。按規定,「教育部」應尊重「大學自主原則」,核准管中閔的人事任命。但當局卻一直以台大未能清楚解釋相關爭議為由拒絕核准,擺明就是不希望管中閔上任。
民進黨全面執政以來自恃掌握行政權和立法權,無人制衡,遂大搞「綠化」。為了搶攻藍營的勢力範圍,不惜修法把水利會納為公務機關,把水利會會長由民選改為官派。有人揶揄說「民進黨乾脆把台大校長也改為官派算了」。其實,若不是有「政黨退出軍隊和校園」這個緊箍咒,民進黨早就行動了,如今則通過一系列「小動作」,以另類型式介入校園運作,讓島內知識分子甚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