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滬交流 電影為媒

時間:2017-12-24 03:15:30來源:大公網

  圖:影評人與內地學生進行座談交流

  由百老匯電影中心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下簡稱「駐滬辦」)支持的「風華絕代 港片年華」第六屆香港主題電影展近日在上海站展映。作為香港特區政府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在上海舉辦的「同心創前路 掌握新機遇」主題下的年內最後一場活動,特別精選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史上的八部代表作品呈獻給上海的影迷,希望藉此機會推廣當代香港電影文化,並促進香港與內地電影業界的互動。

  大公報記者 夏 微 文、圖

  百老匯電影中心主辦的這個香港影展始於二○一二年,至今已有六屆,而從二○一五年起,更是來到了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上海,自二○一六年起,駐滬辦便作為活動的支持方,駐滬辦主任鄧仲敏告訴記者,影展的效果非常好,「可以看到香港電影是非常受觀眾歡迎的。」

  香港影人上海情結

  主辦方在影展開幕式上表示,今年可謂是十分特殊的一年,不僅通過影展將《上海之夜》和《阮玲玉》兩部與上海息息相關的影片帶來了上海與影迷分享,在十一月的香港亞洲影展上,就透過特別策劃的「潮遊中國動畫」板塊,把上海電影製片廠在中國動畫電影最輝煌時期的最有中國特色的上海動畫電影帶給了香港觀眾。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劉少文直言,「每次讓我最感動的是,和觀眾交流的時候,我看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我們每次都很努力地邀請香港電影人過來,與內地的觀眾有一個直接的交流,因為覺得這是電影文化傳承下去很重要的一部分。每次看到很多年輕觀眾都看過香港很經典的老電影就覺得不可思議,看到了跨年代文化傳承與交流的意義。」也因此,劉少文稱,百老匯電影中心將一如既往支持香港和內地青年電影人的創作發展、中小成本電影的製作推廣,並且會擔負起促進兩地電影業和電影文化交流的重任。

  上海與香港宛若一對雙胞胎,在各個方面都在上演着雙城記,電影亦不例外,很多香港電影人都通過電影來到上海,為香港人與香港電影尋根。作為上海站開幕影片的《阮玲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十六歲踏入影壇的阮玲玉,短短九年中拍了二十九部電影,是中國影壇一代紅星。然而,她與張達民、唐季珊、蔡楚生三人之間的戀愛關係,卻成了人生的致命毒藥,一九三五年三月八日,阮玲玉在遺書上寫滿「人言可畏」後服安眠藥自盡,成為影壇遺憾的同時,卻也成為市民與新聞界關注的焦點,至今仍是不少學界研究的話題。

  正是這樣一位上海影人的故事,卻造就了一批香港影人,也為香港影壇留下了一部可以載入史冊的作品。阮玲玉逝世半個世紀後,香港女演員張曼玉通過扮演這位薄命佳人,獲得了柏林影后的桂冠。不僅如此,電影大量真實再現了上世紀三十年代老上海的樣子,甚至還原了聯華影業在其全盛時期一系列着名電影人的風采。

  在觀影結束後,上海的觀眾有幸與《阮玲玉》導演關錦鵬和電影中飾演中國電影之父黎民偉妻子林楚楚的葉童進行了交流。

  巡展16市上海壓軸

  有影迷問:「是否會在有更多考證後把這個人物塑造得更飽滿?」這樣深入的交流勾起了關錦鵬一段塵封的回憶:「阮玲玉去找蔡楚生叫他帶她走的那個片段,張曼玉一take過的,她拍的時候沒有哭,可是走出鏡頭就崩潰了,我覺得她體會到了阮玲玉的絕望,我也認為蔡楚生的戲份到這裏分量足夠了。」出席活動的還有香港影評人李照興、內地影評人獨孤島主。

  是次香港影展在全國十六個城市巡展,上海站上映了八部香港經典影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跨越二十一世紀,風格多元、精彩紛呈,其中包括《金枝玉葉》、《阮玲玉》、《92黑玫瑰對黑玫瑰》、《上海之夜》、《男人四十》、《少林足球》、《阿飛正傳》、《阿郎的故事》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