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全球抗生素逾半餵飼禽畜

時間:2017-11-28 03:15:55來源:大公網

  豬、牛、羊、雞、鴨、鵝……都是日常食用的肉類,那一種現代人吃得最多呢?

  答案不難猜中。踏入21世紀,飼養作食用的雞隻數量,已超過全球總人口的2.7倍,每年達190億隻。養雞最多的國家是美國,達90億隻。單單佐治亞州,就養了14億隻;其次才是中國和巴西。若將火雞、鴨、鵝、鴿…等飛禽計算在內,全球飼養的禽類達230億隻。

  人工雞 「雞沒雞味」

  現時,全球可以養活70億左右人口,要多得人工飼養雞。雖然仍有幾億人營養不足,但那是貧富不均的結果,並非食物不夠。雞的好處很多,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質,其次是奧米茄3,最重要的是成本較其他肉類為低。每100克穀物,只能生產五克牛肉或十克豬肉,但可以生產40克雞肉或35克雞蛋。

  中國人一向喜歡吃雞。歐美國家的人民吃肉,多以豬、牛、羊為主。養雞主要是為了吃雞蛋。二戰後,雞肉價格遠較豬、牛、羊肉廉宜,他們開始多吃雞。現時,嗜好吃肉的美國人,吃雞已多過其他家畜。國人吃雞的菜式甚多,鹽焗雞、炸子雞、油雞、白切雞……等等數不勝數,歐美國家則以雞扒為主,其次是雞翼、雞腿,或炸、或燒烤。

  為滿足消費者,現時人工飼養的雞,經過配種和「改良」飼料,體型多像「健美先生」,雞胸、雞翼、雞腿特別多肉。可是,對中國人來說,這些人工飼養的雞,卻沒有傳統方式飼養的「走地雞」那麼好味道,甚至乎「雞沒雞味」。

  「雞沒雞味」,是現時「工廠流水作業式養雞」的副作用。傳統的「走地雞」,顧名思義,可以四處走動,吃昆蟲,主張有機飼養的環保人士稱,這類雞是快樂的雞。是耶非耶?難以斷定。可是,人工飼養的雞,大都是不快樂的雞。牠們畢生活在籠子裏,由出生到屠宰,可能沒接觸過土地。有些農場飼養的雞,畢生都沒享受過陽光,日日夜夜只有燈光。牠們經過特殊的配種,總是感覺肚餓,不斷要吃,所吃的人工飼料,混和了化學物,催谷牠們「快高長大」。

  室內養雞亦有好處,一年四季都可以養。「走地雞」呢?冬季嚴寒和下雪的地方,便無法養雞。此所以以往歐美國家不如中國南方那麼多雞。其人民自然不大習慣吃雞。

  「走地雞」一般飼養140天才可食用。「快高長大」的雞,一個月左右已可送去屠宰。現時,屠宰雞隻需要的人手很少,或全機械化和自動化,或半機械化,這樣才可迅速屠宰雞隻供給市場。用人手屠宰,難以應付龐大的雞隻數量。

  工廠式飼養易感染

  此外,為了提高產量,現時已不用活雞孵蛋,而是用孵蛋機,省回母雞孵蛋的時間,以便母雞產下更多蛋。

  用工廠方式養雞,雞無法走動,很易感染病毒或病菌。以前發生禽流感或雞瘟,只會感染少數雞隻,如今可能整個雞場數以萬計的雞隻都受感染,禽流感成為風土病,皆因雞場仿似集中營。

  為了減少雞隻染病,通常會在飼料和雞的飲用水中,放大量的抗生素。不只雞,其他人工飼養禽畜,都服用大量抗生素。全球生產的抗生素,逾50%不是給人醫病用,而是餵飼禽畜,多達63,151噸、或1億2600萬磅、或5700萬公斤。美國是工廠式飼養禽畜大國,用的抗生素最多,達全國產量的80%。 撰文:博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