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識英雄重英雄──李小龍傳奇人生

時間:2017-10-06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李小龍在一九七二年主演的電影《精武門》劇照\香港電影資料館藏品

  香港文化博物館與美國李小龍基金會合作,與海內外收藏家商借,展出了六百多件珍貴的李小龍文物,令我們得以重新認識李小龍的傳奇人生。李小龍自信不凡的性格與中西文化交融的個人背景交織成他的傳奇人生。李小龍出生於美國三藩市,在香港成長。這位愛在街頭打架的少年,率性自然的電影童星,於18歲負笈美國,擴大了生活與思想的視野。這位醉心於鑽研武術的漢子,在美國開設武館授徒,融哲於武,創立了截拳道,成為一代武術家。

  1970年代初,李小龍接拍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和《龍爭虎鬥》等幾齣名作;至此無論他的明星風采,或是武術造詣,均蜚聲中外。在短暫的演藝生涯中,李小龍切中東西文化的共通點,並以此將二者聯合起來,遍觀香港電影史,能做到這一點的,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他是香港電影最有力的形象大使,也是一個體現了東方文化,並被兩方所接納的樣板。李小龍的成功源自他的武打動作,及其在電影中所建立出的民族英雄形象。

  對中國人身份感驕傲

  李小龍在電影中最突出的形象,是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及對中國人身份感到驕傲的民族主義。作為一名移民,李小龍在美國曾經遭受過種族歧視,他很自然地將民族情緒和反種族主義融進其影片的主題。對上世紀50至70年代的香港導演而言,民族主義都是其不少作品重要的主題。李小龍作品繼承了這一傳統,他所喚起的民族主義是——中國人應該昂首挺胸,而非在外國人的鎮壓面前恥辱地低下頭。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被外國侵略,打擊了中國人的民族自信。這種在外國人面前絕不低頭的症候,透露出李小龍的民族主義精神。

  李小龍的民族英雄形象的建立,歸功於以下四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是李小龍的成名作品。他飾演的鄭潮安是一名到泰國小城的中國移民,與一群海外華工一同受僱於一家冰廠。他對武功的運用遵循着良心的原則。他在影片中訴諸武力是基於民族意識,建立出一個有尊嚴的、受尊敬的民族英雄形象。

  在《精武門》(1972)中,李小龍飾演具有愛國情操的陳真,他使用武力,並非為了仇恨,而是為了國家。陳真除了打碎「東亞病夫」牌匾,他還對掛在公園門口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木牌表示憤怒。李小龍的民族主義在反抗外國人的偏見這方面體現得最為明顯。《猛龍過江》(1972)中的李小龍不僅堅守中國的功夫精神,而且觸及中國移民必須面對歧視和壓迫這一主題。《龍爭虎鬥》(1973)是李小龍最後一部完整的影片。他與外國人的侮辱針鋒相對,表現出華人之榮譽的主題亦非常突出。

  對四部作品有所理解,自會較全面認識到李小龍的民族英雄形象。因此,我建議,老師在帶學生參觀李小龍展覽前,可在校內先播放以上影片的片段,讓學生先認識他的民族英雄形象。當參觀展覽時,老師亦應引導學生以此為主題,令學生抱着識英雄重英雄,領略李小龍所帶出的民族主義。

  最後,我認為李小龍是在去世後,才真正獲得了神話地位。他所展現出的民族主義精神,激勵着當時的華人要挺身站起來,揚眉吐氣,並堅守光明磊落的精神。這份精神在今天的香港仍甚為重要,尤其一些被人引入歧路的激進青年,不但愧對李小龍,更甚者是愧對整個中華民族!

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