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媒報道指美國在台協會尋找島內提供海上運補的公司報價,在明年提供美軍艦在高雄外海作運補作業。圖為美國提康德羅加級的「錢塞勒斯維爾」號巡洋艦\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在美國參議院軍委會今年6月下旬通過《國防授權法》相關條款後,8日台灣網媒《上報》傳出美國在台協會(AIT)近期找島內提供海上運補的公司報價,在2018年提供美軍艦在高雄第二港口到小琉球之間的外海作運補作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6月底曾表態稱,對美方通過的有關法案表示嚴重關切並堅決反對,敦促美方立即停止美台軍事聯繫和售台武器。
據上報、中國時報報道:據報道稱,AIT近期找島內提供海上運補的公司報價,盼能9月底完成招標作業,12月初與得標廠商簽約,在2018年提供美軍艦在台灣外海的運補作業。
泊300名官兵以上軍艦
AIT人員向廠商說明,這項合約是提供美國軍艦有關食物、淡水與生活用品的海上運補;運補的海域位處高雄第二港口到小琉球之間,因為軍艦會下錨等候運補船舶前往作業,每次作業時間約4小時以上。
知情人士透露,雖然不清楚提供海上運補是何種軍艦,但從每次運補總額約達5萬美元以上,研判可能是人員有300名官兵以上的伯克級或提康德羅加級「神盾艦」。
有台灣退役將領指出,前來的美軍艦可能會是走台灣海峽,澎湖以東的水道南下;換言之,過去鮮少行駛台灣海峽的美國「神盾艦」以「無害通過」方式,選擇在高雄外海運補將會成為常態性,美方選擇在高雄外海運補將會成為常態性,意在反制中國大陸軍機及航艦編隊常態性繞行台灣本島。這項海上運補服務2018年若能開始實施,將是自美台「斷交」近40年後,台灣民間廠商再度承攬美軍艦在台灣海域內的海上運補工作。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6月底通過年度防衛政策的變動,美國重啟海軍軍艦定期停靠台灣高雄港或其他適當港口,同時允許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接受台灣軍艦停泊,被視為美國近40年來對台政策的重大轉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6月29日曾表態稱,對美國參議院軍委會通過的有關法案表示嚴重關切並堅決反對,並就美方在涉台問題上的錯誤行為向美方提出過嚴正交涉。「我必須再次強調,台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純屬中國內政。上述法案涉台內容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中方不可能接受。我們敦促美方恪守在台灣問題上向中方作出的承諾,立即停止美台軍事聯繫和售台武器,避免給中美關係和中美在更廣泛領域的合作造成損害。」
莫健曾稱危險被「滅聲」
另外,AIT理事主席莫健7月曾對媒體表示,很明顯地,「美國軍艦停靠台灣港口非常困難,甚或是危險的。」AIT後澄清,此純屬莫健「個人意見」,不代表美國國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