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台新課綱南北朝五代「失蹤」

時間:2017-09-03 03:15:30來源:大公網

  圖:台灣青少年歷史教育問題近年層出不窮,圖為去年十二月,新竹市光復高中學生穿戴納粹服裝在校慶變裝遊行活動\資料圖片

  台灣「教育部」公布社會領域課綱以來,一句「要在東亞歷史的脈絡中討論中國史」引發熱烈討論。台灣媒體爬梳初中、高中歷史新課綱草案,發現初高中歷史新課綱略古詳今,卻是略古略過了頭,中國古代史不談政治史,只談國家制度、社會階級、文化交流等,而且只看時間較長的朝代,看不到南北朝、五代等。有專家痛批新課綱「名不正言不順」,只是把東亞史當作「稀釋、解構中國史的工具」,學子讀了會錯亂,對中國朝代的脈絡混淆不清。

  【大公報訊】據旺報報道:今年7月「教育部」公布課綱,高中歷史三分為台灣史、世界史、東亞史,中國史放入東亞脈絡。中國史從秦朝開始,僅「點狀」提到漢晉、唐朝、宋元明清,看不到南北朝、五代等;而且,僅選擇性地列出文化史、制度史,完全略去朝代遞嬗的「政治史」。高中課綱也是鬆散的主題式呈現,並特別突出「移民」這個議題。

  高中中國史只一冊

  將於2019年實施的歷史新課綱,中國史部分,初中佔二冊,上冊從商周講到明清時期,第一個主題「古代中國」談商周到漢唐,包括「從商周封建到秦漢帝國」、「從魏晉世族社會到唐宋庶民社會」、「漢晉之際不同民族差異與互動」、「漢唐之間交通拓展與文化交流」等四個子條目。第二個主題「世界網絡中的近代東亞」談宋元明清,四個子條目包括「宋元明清時期國際互動」、「明清時期物種與技術交流」、「明清時期西方文化傳入」、「明清時期東方文化輸出」。

  下冊則從晚清講到當代,中華民國建立與早期發展、國共兩黨分合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冷戰時期都放在這一冊。

  從歷史新課綱可以看出幾點,首先,沒有政治史,不談朝代興衰,其次,不但沒有政治史,還只談「大朝代」,南北朝、五代等皆略而不提,至少課綱上看不到。

  初中歷史新課綱已經很簡略,高中中國史更沒有脈絡,只剩下主題,連朝代名稱都很少見。高中中國史只佔一冊,扣掉第一個提問式的主題「為何要在東亞歷史脈絡討論中國史」及最後一個考察實作,只剩「國家與社會」、「人群移動」、「現代化歷程」等3個主題。

  「新課綱『名不正言不順』!」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張崑將教授表示,東亞史是「區域史」不是「國別史」,新課綱借用東亞史名字卻沒有東亞史內容,但也不是中國史,因為它不是一個一個朝代講;換言之只是把東亞史當作「稀釋、解構中國史的工具」,學子讀了會錯亂,對中國朝代的脈絡混淆不清。

  「學子讀了會錯亂」

  新課綱首個主題是「要在東亞歷史脈絡討論中國史」,但其編的中國古代史卻並非東亞史。至於怎樣才算東亞史的架構?張崑將舉例,去了解並比較中國士大夫、朝鮮兩班階層、德川武士文化下的各國儒學異同,這是東亞史。綜合來說,同一時代或不同時代的共通議題,平等看待東亞各國並比較其異同,「這才是東亞史討論的方式。」

  張崑將質疑,用區域史的概念去談中國史,全世界應該沒有人這樣編教科書,編課綱的人可能模糊了作為區域史的東亞史與作為國別史的中國史,導致把東亞史變成中國史的對立面,讓東亞史作為一個武器或工具稀釋了中國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