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高中生最近指出,歷史課本對慰安婦描述甚少,僅有一張照片、兩行文字,甚至因為爭議多,大考中心不願碰觸,導致教師講述意願不高,希望未來能在課本上看到更多關於慰安婦的知識。這不禁讓人想起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教育部門意欲修改課綱而引發輿論抨擊的風波。蔡政府把學生納入課綱審議委員會,聲稱要聽取學習者的意見,如今有學生反映課文應增加慰安婦的內容,不知當局聽到了嗎?但從民進黨兩次執政皆藉課綱修訂宣揚「皇民史觀」來看,恐怕是充耳不聞。
「慰安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為日本軍人提供性服務、充當性奴隸的婦女,是日本軍隊專屬的性奴隸,大部分「慰安婦」來自中國(包括台灣)、朝鮮半島、印尼、荷蘭、西班牙、俄羅斯、澳洲、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慰安婦」除了被用作高強度的性奴隸外,還要遭受性病的毒害,有的「慰安婦」由於多次墮胎造成終身不孕,而由於日本人力資源不夠,「慰安婦」還不時充當護士、腳伕,甚至被武裝起來充當炮灰,有時為了掩蓋罪證甚至被集體槍殺。「慰安婦」制度是當年日本侵略者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倫理的制度化的政府犯罪行為,也是世界婦女史上最慘痛的記錄。
據統計,二戰中約有2000位台灣婦女被強迫淪為慰安婦。對於這段悲慘的歷史,島內教科書卻是諱莫如深。這主要是因為島內課綱充斥着「皇民史觀」。1997年李登輝當局蓄意修改歷史教科書,把「日據」改為「日治」,美化日本殖民統治。陳水扁上台後,又把教科書中日本「投降」改為「終戰」,把「光復日」改為「蒙難日」,甚至有課本竟然稱「也有台灣婦女自願到海外參加慰安婦工作」,公然為日軍獸行開脫罪責。
對於這些錯誤的描述和詞彙,國民黨政府曾於2014年開始進行微調。例如,把「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把抗戰勝利後「接收」台灣改為「光復」台灣。但去年民進黨再次執政後竟廢除了國民黨政府微調的課綱。「行政院長」林全還公然說「慰安婦是自願、強迫都有可能」,當時在旁的「教育部長」竟默不作聲。民進黨當局美化日本殖民侵略史,無非就是不想得罪日本政府,希望日方為其撐腰對抗中國大陸。這種把一黨之意識形態置於民族大義之上的無恥行徑,讓人不齒。
島內課綱確實需要修改,但不應是大幅刪減文言文比例,不應減少中國史篇幅,不應去除《開羅宣言》的內容,不應大搞「去中國化」,而應大幅增加慰安婦的歷史講述,去除「皇民史觀」,講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灣人本就是中國人,不管當局如何篡改課綱,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