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乾隆行圍轉心瓶舉世無雙

時間:2017-08-30 03:16:04來源:大公網

  圖:北京故宮藏清乾隆天藍釉粉彩鏤空轉心瓶   資料圖片

  南京博物院二○一七年年度特展──「帝國盛世──沙俄與大清的黃金時代」正於南京博物院舉行(展期至九月十日)。來自俄羅斯聯邦國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約六百件宮廷珍寶和華美器物,在同一空間內展現同時期的兩段黃金時代──彼得一世、葉卡捷琳娜二世等沙皇統治下的沙俄與康熙、雍正、乾隆為代表的大清。其中,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來自於「南遷文物」中的清宮舊藏──乾隆藍釉描金粉彩《清乾隆帝行圍圖轉心瓶》,備受關注與青睞。

  大公報記者 陳 旻

  二○一三年十一月六日,總耗資十億元人民幣的的南京博物院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在特展館一樓的「國寶廳」裏,南京博物院的十八件鎮院之寶中,首個亮相的便是《清乾隆官窰外藍釉金彩如意雲紋內牙雕粉彩乾隆帝行圍圖轉心瓶》,簡稱《乾隆帝行圍圖轉心瓶》,是為紀念乾隆皇帝東巡,由清乾隆官窰著名督陶官唐英監製創燒的新品佳作,製成於公元一七四三年至一七五六年,即清乾隆八年至乾隆二十一年間。

  南京博物院鎮院之寶

  製作旋轉瓶非常費工費料,燒製成本比一般官窰瓷高出許多倍。乾隆官窰一共燒製出二、三十對轉心瓶,且流傳至今。而《乾隆帝行圍圖轉心瓶》僅僅燒製了這一件。

  這件轉心瓶高七十厘米,口徑二十厘米,底徑二十四厘米。由蓋、頸、腹部外瓶,內膽、夾層平台、底盤等瓷質和木質零件等部分組合裝配而成。外瓶鏤雕山水林木,內膽描繪乾隆帝騎馬出獵的場景,配有牙雕群臣跪拜。旋轉內瓶,可見大隊人馬如同動畫般穿行在山水林木間。

  裝飾分藍釉金彩外觀裝飾與立體主題紋飾乾隆行圍圖兩部分。乾隆帝行圍圖的人物、景致皆按透視比例繪製而成。透過外瓶的漏窗望去,可見近處匍伏的臣子,乾隆帝在儀仗、侍衛相擁下策馬而來。遠處山巒隱約,前景、中景、背景之間空間疏密得當,尺幅畫面,盡顯意境深邃曠闊。瓶底飾湖綠色釉,鈐青花「大清乾隆年製」款。

  據南京博物院專家介紹,《乾隆帝行圍圖轉心瓶》中乾隆皇帝、隨從和群臣等裝飾人物為象牙質地雕刻而成。牙雕人物由支架、擺軸、騎馬扣和羊眼組裝在轉心瓶上。內膽與外瓶之間,於四片漏窗的下方,有一周厚一點五厘米的夾層平台,在此安裝恭迎乾隆帝的牙雕人物,夾層平台的一側緊貼在外瓶內壁,下部用銅絲固定,牙雕人物安裝在擺軸上。由於每個牙雕人物安插擺軸的重心點不同,故人物晃動時,仰俯姿態各異,只要用手指輕撥一下牙雕人物,他們就會在慣性驅使下連續不停地擺動,幽默地表現侍臣恭迎君王的崇敬虔誠之態。轉動外瓶頸部,便可以通過瓶頸下沿插入內瓶口,沿開口銷眼中的銅銷帶動內膽旋轉。

  輾轉萬里完美如初

  《乾隆帝行圍圖轉心瓶》的外部裝飾華美,內部裝飾精妙,其工藝借鑒了琺瑯、鑲嵌、園林、牙雕、繪畫、青銅、小木作、玉石等工藝手法,再現了皇家行圍的盛大場面,富有時空變幻的藝術觀賞效果。

  南京博物院專家表示,這件轉心瓶為該院一級藏品。此件轉心瓶燒製好後,一直收藏於奉天行宮,見證了乾隆四次東巡祭祖,再經歷嘉慶兩次東巡、道光一次東巡。清帝退位後,一九一三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決定在北京故宮的外朝部分建立「古物陳列所」,此轉心瓶被運至北京作為陳列展覽之用。

  一九三三年四月,「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成立,接收內政部古物陳列所原藏奉天、熱河行宮的宮廷文物,作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基本藏品,此轉心瓶等被一併運至南京。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侵華日軍戰火迫近,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將院藏文物西遷轉移,輾轉萬里,藏於四川宜賓的李莊。抗戰勝利後,西遷文物全部運回南京。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將大批文物從南京遷往台灣,而轉心瓶則留在了南京。專家感慨道,二百多年來,這件轉心瓶先後陳列於盛京、北京、南京,歷經戰亂與政權更迭,卻完好無損當屬奇跡。

  南京博物院專家表示,這件轉心瓶是流傳有序的官窰器,也是古瓷中的孤品,乾隆官窰所生產的二、三十對轉心瓶中,這種結構的僅此一件。

  當年瓷藝最高水平

  乾隆一朝,是清代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此時,景德鎮薈萃了一代名師巧匠,在總結和發揚康熙、雍正瓷器藝術的基礎上,把清代製瓷業推向了創造性的階段,無論數量或質量都達到了歷史的頂峰。

  乾隆初期,景德鎮的督陶官唐英創造出許多精巧奇妙的瓷器器型,專供皇帝觀賞,轉心瓶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唐英擔任督陶官近三十年,潛心鑽研瓷器,深受雍正、乾隆的賞識。

  唐英(一六八二至一七五六年)於雍正年間奉命兼任景德鎮督陶官,剛開始,他對燒窰的情況一無所知,後來和工匠同食宿,全身心地學習設計、製坯、釉料、燒窰等製瓷技藝,變外行為內行,並苦思如何把瓷器燒好,讓皇帝高興。

  乾隆皇帝酷愛陶瓷,對瓷器非常挑剔,在他繼位之初,由於御窰廠進貢的瓷器屢屢不稱這位新皇帝的心意,唐英多次被嚴加苛責。乾隆曾批示說,數年以來所燒造者,遠遜雍正年間所燒者。乾隆甚至下旨讓唐英自己付兩千多兩銀子,用以賠償沒燒好的瓷器。

  唐英一時非常緊張,他摸清乾隆喜歡新奇器物之後,冥思苦想,終於找到突破口。他意識到,要想超越前人,因循守舊不行,必須在工藝、技術上下工夫。他立即和工匠們一起嘗試設計、燒造瓷器新品。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創燒出一批新式器型,轉心瓶就是其中之一。

  轉心瓶結構巧妙,造工精美,它的創燒受到乾隆皇帝的大加讚賞,唐英又重新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

  南京博物院研究人員表示,《清乾隆帝行圍圖轉心瓶》代表了當時製瓷技藝的巔峰水平。當年唐英創造轉心瓶靠的是多年的經驗和精確的計算,可僅僅燒製了十四年,唐英去世以後,這項技術也就失傳了,因此,乾隆年間的轉心瓶就成了後人最難仿製的瓷器品種。

  燒製須經乾隆首肯

  「轉心瓶」是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了一個可以旋轉的內瓶,上繪各種紋樣,又稱為旋轉瓶、套環瓶。轉心瓶大部分為圓體式,少數為方形、筒形或葫蘆形。為了便於窺見瓶內變幻莫測的景物,腹部大多有鏤空開光體,其形如山字形、回字形或如意頭形。開光內多繪畫或鏤雕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等。轉動內瓶時,通過外瓶的鏤孔,可以看見不同的畫面,猶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妙趣橫生。瓶體大小相差懸殊。有高達一米以上的大器,也有小至十幾厘米的玲瓏之物。轉心瓶燒製難度大,存世量很少,極為珍貴。

  二○一○年十一月,英國班布里奇(Bainbridges)拍賣行拍出清乾隆年間粉彩鏤空「轉心瓶」,以四千三百萬英鎊成交,加上佣金,以折合人民幣五億五千萬元的高價一舉刷新了五年前由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創下的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品拍賣紀錄,這一成交價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中國藝術品交易的最高價格。

  轉心瓶在製作中,首先是把外瓶底心做成凸起的雞心鈕,內瓶底心做成與雞心鈕大小相合的雞心槽,將外瓶的頸、腹、底座與內瓶各部分別燒好後,將內瓶置於外瓶底部,就成為彼此相接觸、但又不互相黏連的軸心,再把外瓶腹部套在內瓶之外,最後用一種特製的黏合劑將頸部相黏邊,於是瓶座與瓶身就成為一體了,燒成後內瓶就可以自由旋轉了。

  南京博物院專家說,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想在製坯時就把上釉的內外瓶套裝好一次燒成是不可能的,因為窰內的高溫會使上了釉的雞心鈕與雞心槽、外瓶腹與頸部相互黏連,如此看來,沒有絕對高超的工藝技巧是難以完成的,它不僅要求內外瓶的設計尺寸要適度,同時瓶體各部分燒成後膨脹系數也必須一致,若有毫釐之差就會前功盡棄。

  此外,瓶體內部鏤雕的彩繪,不僅要精美華麗,同時也要依照透視學原理,使每個畫面相對獨立,這樣當瓶體轉動後,透過不同方位的鏤空開光體,就能欣賞到內瓶上的畫面。

  據《乾隆記事檔》中記載: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二日皇帝傳旨,命景德鎮御窰廠督陶官唐英,「燒造鬥龍舟打(角力)鬥人旋轉瓶一件」,而唐英燒成的時間卻是十九年十一月初四日。做一件轉心瓶需費時十八個月,將近一年半時間,足見其製作工藝的難度。

  據清代文獻記載,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窰廠曾經先後燒造數件可以旋轉的瓷瓶,每一件在全部部件燒造成功後組成樣品,紋飾、色彩、樣式全部獲得皇帝首肯後方可正式燒造。由於轉心瓶工藝複雜,製作難度高,成品率極低,使得存世的轉心瓶件件都是無價之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天藍釉粉彩鏤空轉心瓶,也是乾隆轉心瓶中的經典之作,除具有一般轉心瓶可以隨意轉動的特徵外,它的奇特之處在於集銅、木、瓷三種不同質地於一身,充分顯示了當時瓷器成型工藝的嫻熟與精湛程度。目前此種轉心瓶僅見此一件。

  故宮還藏有一件既可轉心、又可轉頸的大瓶,不僅內瓶可以自由轉動,瓶的頸部與瓶體之間也旋轉自如。通過旋轉透過瓶體腹部四個以春、夏、秋、冬季景色為特徵的圓形開光,既可以欣賞內瓶上一幅活潑可愛的嬰戲圖,還可以通過轉動的頸部與瓶體上分別標寫的「天干」、「地支」圖,查出以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法製成的「萬年曆」,為一舉數得的美妙佳作。

  此瓶自燒成之日起就得到歷代帝后的喜愛,它初為乾隆皇帝的玩賞之瓷,後又從紫禁城大內移至皇家避暑行宮頤和園。晚清時期又成了慈禧太后的觀賞之瓷。直到故宮博物院成立,才重回到紫禁城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