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降低淨誤差與遺漏提高收支統計品質

時間:2017-08-21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圖:隨着金融開放不斷擴大,對於跨境資本流動的統計愈來愈重要,在這方面尤其是對外投資或債權統計方面,我國統計基礎較為薄弱

  當前,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淨誤差與遺漏」長期為負且規模較大問題再次引起了市場熱議。有觀點認為,這反映了中國存在較為嚴重的資本外逃現象,近年來國家外匯儲備的減少不能簡單理解為「藏匯於民」。然而,爭議淨誤差與遺漏是不是資本外逃,其實際政策涵義不大,更重要的工作應該是降低淨誤差與遺漏佔比,提高國際收支統計品質,更好為宏觀決策和市場分析服務。/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 管 濤

  淨誤差與遺漏長期為負與資本外逃現象確有相關性

  各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都設有「淨誤差與遺漏」專案。根據國際標準,國際收支平衡表採用複式記帳原則編制,為使平衡表在借與貸兩個方向上,始終能夠保持平衡,平衡表中設置了「淨誤差與遺漏」項。但是,「淨誤差與遺漏」專案是軋差出來的,不是統計出來的,只是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專案。

  分辨統計原因與經濟原因

  淨誤差與遺漏既可能是由於統計原因產生的,也可能是由於經濟原因導致的。如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編制以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數據為基礎,綜合利用海關、商務部、人民銀行、旅遊局等其他相關數據,來自於多個部門和不同統計系統的數據,與國際收支統計在概念、口徑、記錄原則上不盡相同,同時,在各部門的數據中,某些交易也難以全面記錄,因此,將這些數據匯總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就可能會形成誤差與遺漏。至於經濟原因,淨誤差與遺漏則可能反映了未被記錄到的跨境資本流動,俗稱「熱錢流入」或「資本外逃」。

  理論上講,如果淨誤差與遺漏主要是由統計原因所致,那麼其方向應該是時正時負的隨機分布。如美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高頻的季度淨誤差與遺漏數值通常較大,但低頻的年度數值通常較小。因為在一年四季中,其數值有正有負,全年軋差後淨值就會大為縮小。例如,2000年,美國各季的淨誤差與遺漏與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之比分別為+12.7%、-8.1%、-10.4%和-6.7%,但年度之比卻為-3.3%;2005年,季度比例分別為+10.8%、+15.1%、-7.6%和-12.0%,年度之比卻為+1.2%。2000年一季度至2016年四季度的68個季度中,美國有40個季度上述比例超出正負5%,但在2000-2016年的17年間,美國只有一年該比例超出5%(2009年,+5.8%)。如果淨誤差與遺漏數值長期為正或者為負,則可能反映了未被記錄的熱錢流入或者資本外逃問題較為突出。2009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淨誤差與遺漏」年度數值一直為負(2002-2008年連續為正),由此,有理由懷疑有些資本外流未被統計,而被貼上了「資本外逃」的標籤。

  淨誤差與遺漏為負是不是資本外逃不影響政策判斷和回應

  將淨誤差與遺漏等同於資本外逃,肯定可以從統計或者經濟的角度找到很多理由予以辯駁。同時,「淨誤差與遺漏」中,究竟多少應該歸為統計原因,多少應該歸為經濟原因,在經濟原因中,又多少應該歸為經常專案收入高估原因,多少應該歸為資本流出低估原因,這並無統一的量化標準,資本外逃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黑箱」。更為關鍵的是,這種爭論大多有學術意義,而缺乏實操價值。

  資本外流狀況一度較嚴峻

  首先,無論淨誤差與遺漏為負是不是資本外逃,都不能改變近年來我國資本外流狀況一度較為嚴峻的客觀現實。其實,判斷一國資本外流情況,只需將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非儲備性質的資本與金融帳戶(簡稱「資本專案」)差額同淨誤差與遺漏額相加即可。據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2015年,我國經常專案順差3042億美元,資本專案逆差(含淨誤差與遺漏)6471億美元,由於資本外流超出了經常專案盈餘,外匯儲備資產減少3423億美元;2016年,經常專案順差1964億美元,減少35%,資本專案逆差6400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外匯儲備資產減少4487億美元,較上年多減31%。這時,如果想同時實現保匯率和保儲備目標,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就成為必然的政策選擇,至於「淨誤差與遺漏」是不是資本外逃並不重要。

  其次,無論淨誤差與遺漏是不是資本外逃,必須對短期資本流動衝擊風險採取果斷措施也已毋庸置疑。理論上,通常將淨誤差與遺漏同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均歸入短期資本流動(又稱非直接投資形式的資本流動)。

  據此測算,從2014年起,我國短期資本持續淨流出,它與基礎國際收支順差(即經常專案與直接投資順差之和)之比,2014年為-69%,2015年為-192%,2016年為-396%。無疑,短期資本流動已成為導致前期我國儲備下降、匯率貶值的主要原因。而短期資本流動主要受情緒驅使,往往會偏離經濟基本面,在市場普遍看空的情緒下,多重均衡容易出現壞的結果。因此,在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抑制資本集中流出的同時,改進匯率調控,提高匯率政策公信力,才取得了2017年上半年匯率維穩工作的超預期成功。

  再次,試圖管理「淨誤差與遺漏」項下不可知的資本外逃,難免無處着力,針對可監測和可監管的交易實施管理則更易事半功倍。2013年初,通過虛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轉口貿易進行套利套匯行為盛行,引發了海關、商務、外匯等部門的聯合行動、協同監管,及時遏制了由此管道的熱錢流入,而當年的淨誤差與遺漏仍為負值629億美元。2016年底開始規範內地企業走出去行為,2017年上半年,國際收支口徑的外直接投資淨流出同比減少67%,跨境直接投資由逆差重新轉為順差。同期經常專案順差同比下降35%,基礎國際收支順差增長40%,短期資本流動差額與基礎國際收支順差之比由-359%降至-66%。這是2017年上半年剔除估值效應後外匯儲備資產變動由負轉正的主要原因,我國防範跨境資本流動衝擊風險取得了超預期成功。另外,只關注淨誤差與遺漏而不管披着合法外衣、記錄在經常或資本項下的資本外逃(如跨國公司通過內部定價轉移利潤的做法),顯然是顧此失彼。

  最後,貼上「資本外逃」的標籤,實際是對資本外流做出了主觀的道德判斷,恐難取得共識。

  進一步完善國際收支統計依然在路上

  國際收支平衡表(流量統計)和國際投資頭寸表(存量統計)構成的國際收支帳戶是宏觀經濟的四大帳戶之一,為國家宏觀調控決策和市場分析判斷跨境資本流動風險提供重要依據。所以,國際收支統計的品質至關重要。

  如前所述,「淨誤差與遺漏」是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專案,又稱為平衡表的「線下專案」,經常專案、非儲備性質的資本和金融專案、儲備資產變動等則稱為「線上專案」。一國經濟愈開放,淨誤差與遺漏額有可能愈大。

  改進統計方法與提質任重道遠

  自1996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按照國際標準實施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制度,國際收支統計的品質不斷提高。進入新世紀以來,淨誤差與遺漏同貨物貿易進出口額之比在-2.5%到+1.6%之間,只是2015和2016年該比例突然出現了較大躍升,分別達到-4.9%和-5.4%。這影響了國際收支帳戶分析結果的可信度,也是引起學界質疑外匯儲備減少是否是「藏匯於民」的主要原因。改進國際收支統計方法,提高統計品質任重道遠。

  第一,進一步擴大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交易統計制度適用範圍。貨物貿易是經常專案的主要科目,我國相關統計已經較為健全,所以對於經常專案的統計數據品質總體有信心。隨着金融開放不斷擴大,對於跨境資本流動的統計愈來愈重要,在這方面尤其是對外投資或債權統計方面,我國統計基礎較為薄弱。自2014年9月開始實施的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交易統計制度,既有負債(即利用外資)又有資產(對外投資)的統計,同時區分了對外資產的交易變化和貨幣折算等非交易變化。但是,該制度實施時間較短,未來可以考慮進一步擴大其申報主體範圍。

  第二,進一步豐富國際收支統計方法。我國國際收支統計制度包括間接申報、直接申報和企業調查。其中,間接申報是企業和個人通過銀行報送數據。其好處是,只要通過銀行辦理的、現金收付形式的業務,基本可以全口徑採集數據,但是數據採集的成本較高,而且不通過銀行辦理的業務往往容易形成數據缺口,特別是權責發生制的企業部門業務數據缺失較為嚴重,因為它們有些當期沒有現金流。為此,建議除繼續依靠基於企業調查制度,逐筆交易數據採集外,還應研究更多運用抽樣調查和估算的方法,以更低的成本、更可靠的方式,確保國際收支統計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第三,進一步加強對於現有數據的加工和發掘。中國仍是一個大量現金收付的社會,購匯以後直接提取現鈔攜帶出境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攜帶外幣現鈔出境,既可能用於旅遊消費支出,也可能用於個人資本轉移。現在海關對於5000美元以上的攜鈔出境要求申報,但實踐中可能申報的不多,而且即使申報了,海關也較少與外匯局進行數據交換,這部分缺失的數據就有可能體現為淨誤差與遺漏的負值。建議可通過與海關攜鈔申報數據交換、銀行抽樣調查,或者提取外匯局居民個人結售匯管理資訊系統數據的方式,對此加以測算。

  再如,借鑒外匯局編制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數據時,將海關查獲的進出口走私數據還原到進出口中的做法,結合近年來查獲的地下錢莊和貨幣走私案件,區分資金流入還是流出方向,加工相關數據,彌補數據缺口。統計就是統計,它主要職責是對經濟活動的客觀反映;統計不是監管,無需對經濟活動做出價值判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