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7月4日訊 綜合台媒報道,在台灣「教育研究院」3日公布的「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領綱草案中,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歷史課程則分成「台灣、東亞、世界」3個分域。對於台當局推動「文化台獨」的作法,國台辦上周曾批評,在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歷史趨勢中,這種「去中國化」的分裂活動是倒行逆施,不過是螳臂當車。
「台獨」課綱的推行,也影響到近年台灣考試的出題。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台北市補教協會表示,2017年台灣「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歷史科考題,中國近代史的部分幾乎全部消失,尤其是國共關係的部分。
台灣「中央社」報道還稱,台灣「中小學校長協會」於3日聲明,籲教育回歸專業,課綱不該是藍綠火併的犧牲品。校長協會表示,新課綱只想透過教科書對下一代洗腦,是對台灣民主機制的不尊重, 歷史教學應回到教育本職,不要告訴下一代「你的未來只有一個選擇」。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曾在5月11日表示,「編譔教科書應該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台獨』分裂勢力試圖繼續在文化教育領域推進『去中國化』的分裂活動,割斷兩岸同胞的血脈連結。他們自以為播下的是所謂『龍種』,但收穫的只能是『跳蚤』」。
6月28日,馬曉光再次回應稱,「『台獨』勢力變本加厲地在文化教育領域推行『去中國化』分裂活動,企圖用『台獨』史觀繼續毒害台灣年輕一代,進而磨滅台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已經引起台灣民眾的強烈憤慨。在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歷史趨勢中,這種倒行逆施,不過是螳臂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