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亞馬遜族的女戰士驍勇善戰
過了復活節又未到暑假檔,仍擋不住荷里活超級英雄片的狂風掃落葉。由D.C.Comics帶來的《神奇女俠》(Wonder Woman)不用依靠性格巨星來演超級英雄,只演過幾部美國片配角的以色列女星姬嘉鐸(Gal Gadot),憑甜美又帶點硬朗的中東面孔、健美得來卻不會「引人犯罪」的身形,把這個英雌演得入型入格,一舉成名。\劉偉霖
希臘神話的亞馬遜(Amazon)女戰士是「打女」的典範,也難怪神奇女俠出自這個民族。背景又是神魔大戰,神是天神宙斯(Zeus),魔是宙斯之子:戰神阿利斯(Ares),阿利斯妒忌父親創造人類,於是挑起人類的戰爭,逼得宙斯出來和他決戰。結局是兩敗俱傷,阿利斯被重創,而宙斯憑最後一口氣在愛琴海創造了小島給亞馬遜女戰士居住,讓她們擔起防止阿利斯捲土重來、遺禍人間的責任。
姬嘉鐸飾演的戴安娜(Diana)是亞馬遜族的公主,起初母后不欲她練武,因為和平應是大家渴望的事,而不是戰爭。但最終戴安娜也練成一身好武功,更有族人沒有的超強神力。小島眾人似乎快活不知時日過,外面的世界已從神話時代去到一九一八年,即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
美國間諜史提夫(Steve Trevor),基斯派恩(Chris Pine)飾演,潛入德國後方,發現他們正在研發能穿越防毒裝備的新型毒氣。德軍追殺史提夫至小島,他被戴安娜拯救,亞馬遜族才知她們這麼多年來一直備戰,外頭其實早就打得亂七八糟。新型毒氣絕對能令快要投降的德國起死回生,四年慘烈大戰後的和平將會被粉碎。戴安娜認定阿利斯就在德軍之中,所以執意要離開小島,和史提夫一起直搗黃龍。當然,這位好打得,但不知天下事的公主,怎會想到事情不會那麼簡單?
不像英雄片
影片的起點其實是現在,神奇女俠是羅浮宮的研究員,蝙蝠俠把她在一九一八年的照片及物件寄上,令她憶起舊事。然後,電影有古希臘的內容,我們就知她應該是長生不老。這一點不但是超級英雄片較為少見(因為超級英雄們通常都是現代人,或者和故事沒有年代的差距),而且和其他超級英雄片的「第一集」不同,就是神奇女俠基本上一早已經是超級英雄,未在邪惡襲來前,她就有驚人的攻擊力。所以本片相比起其他超級英雄片,少了一點自我發現的過程,很早就進入歷險的故事。
另外有一點特別,有些人會覺得耳目一新,但也有些人會覺得是「貨不對辦」,不像一部超級英雄片。故事未去到最後決戰的十來分鐘,只有戴安娜是「超人」,其餘都是普通人,於是超級英雄片那種打一拳就飛到九丈遠,或者跳落地、地就爆裂的動作場面,絕少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奪寶奇兵》(Indiana Jones)式的冒險及追逐,以及《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式的戰爭場面。筆者懷疑,嫌棄超級英雄片打得太多、打得太奇幻的觀眾,可能會欣賞《神奇女俠》採用了以上兩種類型片來包裝超級英雄。
也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的時代,不少本地論者被劇情引導,去留意「女權」這個背景,對女性(即是神奇女俠)被男性歧視、女人不能投票、連研發毒氣的科學家也是女的,大書特書。筆者的疑問是,為何時代是一戰而不是二戰?納粹黨做的東西不是更加邪惡嗎?
一戰翻案論
筆者覺得編導是故意迴避二戰,要把故事放在一戰才展露到他們的歷史觀,以及對「和平」及「戰爭」的想法。首先,觀眾可以留意兩位主角有三位戰友,但他們都不是白人,而是北非人、印第安人及愛爾蘭人。其實,這三個種族正是法國、美國及英國(即是德國的敵人)所侵略、清洗或殖民的對象,帶出了英、美、法這三個號稱和邪惡德國對抗的國家,其實都是壞的。
在不劇透的情況下,可以說影片中的最大陰謀,就是「不想要和平」。
主角也有去過樞密院或其他軍政要所,給我們看到英國人好像對停戰不大熱心。這些描寫或「陰謀」,也和近年興起的一戰翻案論一脈相承。簡單點來說,這種翻案論覺得一戰之所以爆發,不單是德國、奧地利有責任,連英國及法國都有責任。戰後的巴黎和談,判定德國要負最大責任,只不過是「勝利者的公義」。
假如把故事換到二戰,就很正邪分明,不能硬指「英國也有錯」或「德國很無辜」。不過所謂「借古諷今」,說起歷史往往都想扯到現在,《神奇女俠》這種史觀,或者就是表現出對美國或白人價值觀的嫌棄,甚至是說世界之所以不能和平,是發達國家的責任,不是所謂的「邪惡」勢力。
筆者對本片的寓言,最為摸不着頭腦的地方,就是戴安娜所屬的亞馬遜族人,這麼多年躲在小島中,以為阿利斯隨時捲土重來,恍似這二、三千年之間,全世界就沒有戰爭,就只等一戰才會打仗,她們顯然失職了數千年。而戰勝魔頭、結束一戰後,這世界就沒有戰爭了麼?與其看很幼稚的史觀,倒不如沒頭沒腦地打兩個小時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