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描述「趨勢」VS「模式」

時間:2017-05-23 03:16:02來源:大公網

  通識教育科自成為高中必修及需評分的科目後,一直爭議不斷,其中不少人(通常不是教育界中人)直指通識科題目涉及「個人意見」,所以不應成為應考科目、只應評分「合格」和「不合格」雲雲……在此作為通識科老師,也很想說幾句。的確,通識教育科着重學生從多角度理解議題,再從討論中建立個人觀點,但若說通識科只是發表「個人意見」的科目而難以「評估分數」,則肯定論者未有細心看過通識科文憑試的試題。

  通識科文憑試的分數,20%是學生的獨立專題探究,80%是公開試筆試,筆試分為卷一的「資料回應題」(50%)及卷二的「延伸回應題」(30%),兩卷題型十分多元化,例如題型有「數據題」、「因素題」、「影響題」、「資料如何引證題」、「詮釋題」、「建議題」、「程度題」等等,當中有不少題型都不涉及考生的個人意見,所以並不存在「難以公平評分」的問題。筆者在這篇短文想先以「數據題」來介紹一下這類型的題型及作答重點。

  數據題在通識的卷一是常見的題型,多佔4-5分左右,而且此類題型近年亦有增加的趨勢。以2017年的卷一為例,三條題目的資料中均出現「數據」,可見考生有必要掌握作答重點,如果各位有留意,可能也發現「描述」題由以前的「描述趨勢……」,漸演變成不同的字眼,例如「描述……模式」,兩者雖同為描述數據,但作答的重點並不相同,考生宜加留意。

  從上述分析可見,考生在處理這些數據題時,必須懂得緊扣「題眼」,然後作出描述,還要引用數據,甚至要略為計算升幅或跌幅,最後帶出數據反映的現況或問題,這些作答的方法有一定的程序及要求,並不存在主觀的分析,只要肯多加練習,必定能有進步。

  香港通識教育會老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