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沒有誰會反對要振興職業教育,畢竟今天這個經濟社會對知識和技術的要求,以及知識技術本身的專業分工程度,這兩者都是愈來愈高。正如在中國內地,職業教育的歷史相當悠久,甚至遠比香港還要悠久得多。2014年6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門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長達417個字的重要批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內地的職業教育重新上馬,那麼香港呢?
香港的職業教育,包括中學階段和專上階段兩個層次,前者就是基礎課程文憑、職專文憑、毅進文憑之類,後者就是副學位課程中的高級文憑,一般多由職業訓練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年學院等法定機構和院校提供,2000年教改實施之前的工業中學已幾近絕跡。香港的職業教育,是起到了補足大學學位教育不能普及化的重要作用。
根據教育局的統計數字,2015年文憑試考生的升學出路分布為:本地大學學士課程的,連同政府資助和私立大學,滿打算盤也只佔28%,赴境外升學的佔10%,重讀中六、出來就業和其他合共13%,剩下來49%的修讀副學位課程。而副學位課程是包括非職業導向的副學士課程,和職業導向的高級文憑課程,這兩者的比例大約一半對一半,後者略多一點。
換句話說,專上階段的職業教育(即高級文憑課程),為每一屆25%以上的DSE高考生提供了升學和未來就業取向的出路!如果連同中學階段的職業訓練,也就是職業文憑,那麼這個職業教育的適齡學生人口基數就更大。
另外,根據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統計,2015年高級文憑的畢業生的就業率達90%,另外有超過三千名學生依循本地機制和海外相關機制,成功銜接本地或者海外大學學位課程,換言之一舉兩得,既具備原有的職業訓練而有一技之長,又能「曲線救國」式地成功接駁大學學位課程,以獲得大學生資格。既然有這麼好的數據和職業及升學發展前景,那為什麼我還起一個「不無隱憂」的題目?隱憂在哪呢?
往大處講,這些不同程度和行業的職業培訓,到底再是否與當前香港經濟各行各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相對應呢?會不會出現畢業之後是找工作容易但升職難、前途窄呢?畢竟香港現在是行頭愈來愈窄,許多行業哪怕是有一定技術要求的行業,對人力的需求都是有限的,歸根結底是香港沒有實現經濟轉型,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既沒有拓寬新的行業選擇,也沒有在既有行業上增加人手需求。
最近與一位熟習職業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聊過,他說,其實現在高級文憑的畢業同學表面上是找工作不難,但實際上那些找到的工作,一來沒有什麼向上流動的空間,二來其實那些工作崗位根本就毋須全職就讀的職業培訓!在舊學制、教改之前,這些崗位完全可以一般的中五畢業生甚至中三畢業生直接入行,邊做邊學就可以了。例如,現在修讀汽車工程的高級文憑學生,畢業之後多數去車房工作,擔任汽車維修。
汽車工程,聽起來名堂很大,但香港本身根本沒有汽車產業,對汽車工程人員的需求基本停留在維修工人,畢業生學得再高技術,本地根本沒有對接的成熟產業,到頭來只是去當本來可以毋須全職職業培訓而邊學邊做的維修工人職位而已。那麼這個高級文憑課程的實際「意義」在於,延緩了該學生進入就業市場的時間,但同時又提升了該學生的自我職業發展期望──好歹自己是科班出身學過汽車工程的,遲早應該上管理層,但事實上是沒多少機會的。
這個就是我所說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