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新華社通稿中將規劃建設雄安新區定義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規格之高,極為罕見。
規格之高主要原因在於重要的歷史使命。為什麼雄安新區規格如此之高,很可能和雄安新區承擔的歷史使命有關。按照通知要求,雄安新區的定位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假如說第一點與第三點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探索的話,第二點是解決大城市病和新型城鎮化的探索,第四點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探索。與通州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定位相比,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承擔的歷史使命更多。假如說是通州建設還是立足於北京發展北京,是一種常規思路的話,雄安新區的建設則是跳出北京來發展北京,是一種發展思路的創新。規劃建設北京行政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兩大戰略舉措,但從歷史的重要性來看,河北雄安新區建設的重要性要大得多,堪稱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點睛之筆。
雄安新區比肩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發展空間廣闊。1980年8月深圳特區得到批准;1990年4月中央同意上海加大浦東開發。目前深圳特區面積19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38萬人,經濟發展輻射珠三角;浦東新區區域面積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萬人,經濟發展輻射長三角。雄安新區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有望極大地帶動京津冀地區的發展,發展空間廣闊。
承擔非首都功能
有望成為新時期創新發展的標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共經歷了三輪完整的經濟周期,目前正處在第四輪周期,四輪周期分別為1981-1990年,1991-1999年,2000-2009年,以及2010年以來。非常有意思的是,深圳特區、浦東新區的設立分別是1981-1990年和1991-1999年兩輪經濟周期的起點和標誌性事件。我們預計十九大之後改革也將逐步落地,有望通過激發TFP(全要素生產率)帶來中國經濟新周期的啟動。雄安新區的設立,有望成為中國第四輪經濟周期的標誌性事件。
近期受益領域將主要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相關。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雄安新區的首要職能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此前的定位是經濟、金融、文化、科技、國際交流、政治中心,除了政治和國際交流之外,其他都可歸為非首都功能,理論上都沒有必要繼續留在北京,成為雄安新區的潛在發展領域。另外,為了按照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也可以設想雄安新區的主導產業,將選擇更多的現代產業作為新區的主導產業。建議重點關注兩類產業:新區建設配套和維護的相關產業:房地產開發、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園林環保、現代物流、社會服務業;新區的主導產業:文教科衛及高新技術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