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賣地加入設立戲院規定

時間:2017-03-23 03:16:09來源:大公網

  因為二○○五至二○一五這十年間,香港電影院門票收益由9.47億增至19.22億,是一倍的增幅,反映了市場對戲院有需求,所以商經局公布了兩幅指定土地的賣地條款中加入建設戲院的規定。那兩幅地分別是位於啟德及沙田,土地契約加入興建電影院的規定,亦會就座位數目設最低限額。雖然地皮位置及影院座位數目未有披露,但規定電影院營運首七年內一律不准改變有關土地契約,就算日後(七年後)申請將電影院改變用途或減少座位數目,均必須得到當局的批准。相關部門正作技術性評估,相信很快會有詳盡的公布。

  政府正視電影院不足的問題對戲院業來說是一喜訊,但實際的效益卻難定論,主要原因是戲院的佔地不小。以現時流行的多影廳模式來說,兩三萬呎(五、六個院)少不了,戲院的結構和樓底高度、設計和額外的走火通道等建造及營運成本不輕,如果地產商沒有給院商租金優惠,則院商能否負擔像零售業或餐飲業一樣昂貴的租金,是一個老問題。現時的戲院幾乎全搬到樓上經營,就是因為租金的問題,若院商收入不夠支付租金,戲院的設施就算維持多年,也只能空置。所以,這兩幅地皮的位置和人流是很重要的因素,而更關鍵的是租金的設定。因為現時政府沒有像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文娛康樂的政策,電影院沒有優惠的租金設定,戲院經營者與其他行業付同一樣的租金,令經營困難,戲院座位由一九九三年的十二萬多跌至去年的三萬六千五百個,可見這種「自由經濟」的方針不利戲院業。

  另一方面,如指定地皮要興建戲院的話,對香港電影的發展是否有利,答案是不肯定。首先,十年來香港影院收入(票房)倍增,其中有一半的增長是來自通脹,票價比十年前貴了超過50%,而且因為歷年來港產電影(包括內地與香港的合拍片)的票房比例都在20%左右,即是說票房增長除通脹外,以非港片為主。故此,增加了戲院也影響不了港片的曝光率,除非是規定新的戲院以放映港片優先,但現時沒有這樣的說法。院商是在商言商,什麼電影受歡迎就會安排較多場次。

  政府重視電影院的生態是好事,然而具體規劃和考慮亦同樣重要,以上兩點是「行家」經驗之談,值得細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