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方隊亮相莫斯科紅場,為中俄關係尤其是軍事領域的高水平互信,做了一個閃亮的註解。幾乎與此同時,近期巴基斯坦軍隊使用中國出口的殲-10CE戰機、紅旗-16FE地空導彈,在實戰中取得驕人戰績。走出國門的儀仗隊與走出國門的武器,從不同側面,檢驗了中國軍隊建設發展和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顯著成就。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何況當今世界並不太平。正如中俄此次發表的《關於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所指出的那樣:「新老軍事聯盟和同盟的破壞性、擴張性極強;炫耀軍事實力,進行武力施壓;軍事設施和先進攻擊性防禦性武器的前沿部署不斷增強。」譬如,在境外部署陸基中短程導彈、「美國金穹」計劃、外空武器化、「延伸威懾」和「核共享」安排、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等等。
面對複雜的戰略風險和壓力,中國軍隊要守護好國門,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就必須走出國門,進行多元化的歷練。常態化的中俄軍事協作,正是這方面的典型縮影。2024年7月,中俄空軍舉行第八次空中戰略巡航,轟-6K轟炸機飛抵楚科奇海、白令海、太平洋北部海域上空,首次進入阿拉斯加附近的高緯度空域。同年9月,中俄海空力量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舉行「北部.聯合-2024」演習。
多年來,西方大國自恃潛艇、軍艦、戰機等武器優勢,在南海、台灣海峽、東海耀武揚威,窺探挑釁。來而不往非禮也,通過中俄聯合戰巡、聯合演習等方式,中國軍隊不斷提升在陌生複雜地域的快速行動能力,打破了以往大國單向施壓的非對稱局面,有效增強了複雜地緣政治環境下的軍事自信和戰略威懾力。
而外貿型殲-10CE、紅旗-16FE的優異實戰表現,則充分驗證了「中國製造」的超強戰鬥力,為中國軍隊科技興軍、反制強權霸凌、維護國際秩序、捍衛和平正義提供了更足的底氣。全球軍貿市場、軍事格局、安全架構,都將因此引發一系列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