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台式電騙」扮公檢法 三個月轉窩點

時間:2016-11-12 03:15:57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據人民日報報道:這次公安部成功破獲的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其犯案手法均為冒充公檢法,多被稱為「台灣式電信詐騙」,由於此類案件的服務器、窩點及犯罪嫌疑人在國外,打擊抓捕難度不小。

  集團化運作 分工明確

  在溫州市甌海區看守所,現年39歲的台灣男子董某某,是此次專案被押解回國的一名團夥管理者。詐騙分子往往將話務行騙窩點稱為「公司」,董某某被抓時,其所在「公司」就設在柬埔寨某地一棟三層的別墅內。

  溫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盧立錕說,「台灣式電信詐騙是集團化運作的犯罪產業,這樣一個『公司』的運轉,需要多個分工明確的分團夥支撐,它們之間可能是隸屬關係,也可能為互利關係,還有可能是單項服務關係。」

  為逃避打擊,這種團夥過一段時間就會換人換點。「第一個窩點在金邊,從2016年3月初開始,到5月下旬結束。」犯罪嫌疑人莊某說。「3個月是比較划算和安全的周期,『公司』人員也要替換。」已經有近兩年詐騙經驗的董某某說。

  「台灣式電信詐騙」分工明確、流程清晰:一線話務員使用網絡電話,並根據被害人信息直接撥打電話,冒充公安機關來核實身份,告知其名下銀行卡涉嫌洗黑錢,待受害人上鈎再轉到二線話務員;二線話務員則聲稱為專案組辦案人員,告知受害人涉嫌洗錢,核實受害人的銀行卡帳號和餘額;三線話務員則假冒最高檢工作人員騙取密碼,並與「水房」對接,由「水房」將受害人銀行帳戶內的錢轉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