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麻雀──在大義和人性間書寫信仰

時間:2016-10-09 03:15:33來源:大公網

  圖:《麻雀》講述抗日戰爭時期一眾特工潛伏敵營的故事\網絡圖片

  從《敵營十八年》開始,諜戰劇逐漸成為了內地電視劇市場的主流類型,這一類型劇憑藉故事情節的撲朔迷離、人物角色的忠奸難辨,以及高超的心理博弈吸引着人們眼球。最近,以「我愛你,但我更愛我的信仰」為創作理念的諜戰劇《麻雀》正在湖南衛視播出,講述抗日戰爭年代擔負潛伏重任的特工們如何在國家大義和個人感情之間作出抉擇。\劉韌之

  《麻雀》改編自海飛同名小說,由作者本人親自操刀編劇,李易峰、張魯一、周冬雨、張若昀擔綱主演,以六十多集的篇幅講述上世紀四十年代發生在上海的諜戰故事。故事發生在汪偽國民政府成立之際,日軍佔領上海,中共地下黨員陳深(李易峰飾)接受組織命令潛入日本特務機關操控的汪偽特工總部,在另一位代號為「宰相」的特工、亦是陳深的嫂子沈秋霞(李小冉飾)犧牲以後,肩負起奪取涉及日本人侵華陰謀的機密文件。於此同時,國民黨軍統派出了特工唐山海(張若昀飾)和徐碧城(周冬雨飾)潛伏在特工總部,二人扮作夫妻假意投誠,目的也是為了這份機密文件。

  跟以往的諜戰劇比較,《麻》劇的潛伏地和隱藏手法並不新鮮,此前的諜戰劇《黎明之前》、《永不消逝的電波》、《潛伏在黎明之前》均有相似設定。但是以往的諜戰劇集,通常將敘事重點放在講述主人公如何完成任務、如何憑藉出色的應變能力避免暴露身份和化險為夷之上,而《麻》劇則着力呈現一眾潛伏者,明知有暴露的危險也要保護戰友,甚至犧牲。這種逆向鋪陳方式,既強化劇情懸念,又對諜報工作的殘酷性有了更寫實的展現,因為不是每個優秀的特工都能全身而退。

  猶在刀尖上跳舞

  開篇首集,中共黨員沈秋霞與陳深在歌舞廳「接頭」後,還未走出歌舞廳,即被特務機關逮捕,緊接着陳深的好兄弟、特務機關處長畢忠良(張魯一飾)也對陳深身份起了疑心,這種主人公一開始就身處危機四伏、隨時暴露身份的危險境況,既是全劇的驅動力,也是讓觀眾追下去的原因。這種設定,也符合歷史史實,因為在民國時期,中共「地下黨」的工作極其隱秘,是弱勢的一方,《麻》劇編劇在故事開篇即營造「刀尖上跳舞」的氛圍,令觀眾欲罷不能。不僅如此,劇集亦有多次正、反派之間暗流湧動的心理博弈描寫。

  追溯內地諜戰劇最早期的特工,要數《敵營十八年》的江波,但是這一人物過於完美,可以為了潛伏任務捨棄一切,從未遲疑,令人覺得不真實。與之相較,《麻》劇主人公、剃頭匠出身的陳深更近於一個普通人,當國家大義和親情、愛情、友情之間出現矛盾時,他也會有迷惘,乃至想過放棄潛伏任務,比如在嫂子沈秋霞被捕之後,陳深無法面對親人將要被殺,寧願暴露自己,即使無法完成任務,都要營救她出獄,嫂子勸他無果,他只答:「什麼任務都比不上親人生命,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救你。」

  除了在親情與家國大義之間作出抉擇,陳深亦要在信仰和友情之間作出抉擇,他和特工總部處長、頂頭上司畢忠良之間的友情亦是十分複雜,他們雖非親兄弟,卻情如兄弟,陳深在戰場上救過畢忠良,畢忠良也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家人一樣。明明是兄弟情深,卻互相設防,明明有所猜忌,卻沒辦法痛下殺手。此外,作為劇中的反派,畢忠良並非不堪一擊地被陳深和唐山海耍得團團轉,而是如同另一諜戰劇《紅色》裏的正派角色徐天一樣,是一個心思縝密、邏輯嚴謹、懂得攻心、觀察入微的人,甚至可以看穿陳深和唐山海的想法。面對兄弟,他願意護他周全,卻又處處監視他;面對生病的妻子,他有着絕對的忠誠,是一個有擔當的好男人。與陳深的家國信念相比,畢忠良堅持的理念是「人死如燈滅,活着最重要」。

  感情戲令人唏噓

  為了進一步豐富劇中人物的情感,編劇亦設置了多條令人唏噓的感情線——陳深和徐碧城的關係:前者對後者情有獨鍾,後者對前者亦萬分愛慕,但她卻有一個丈夫唐山海,雖然這個丈夫是假的,但為了潛伏,她沒有辦法將真相告訴陳深;李小男(闞清子飾)和陳深的關係:李小男的真實身份是陳深上級、代號為「醫生」的中共特工,雖深愛陳深,卻將信仰放在愛情之前;唐山海和徐碧城的關係:前者假戲真做,真的愛上了徐碧城,可後者卻愛慕陳深,待她終於被唐山海感動時,唐山海卻被特務機關處決了;唐山海和特工總部檔案管理員柳美娜(劉珈彤飾)的關係:唐山海接近柳美娜只為了拿到檔案室鑰匙,柳美娜對唐山海一片痴心,最終讓唐山海開槍殺死自己。有煲劇人抱怨,認為《麻》劇感情戲偏多,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諜戰劇。筆者則認為,這恰是編劇的巧思,表現人性中善與惡的一次又一次正面交鋒,而愛情也關乎人性,更是任何時代都無法迴避的命題。

  陳深要完成潛伏任務,除了其本身要有所犧牲外,亦離不開眾人的幫助和犧牲,其中有同屬一個陣營的沈秋霞和李小男的犧牲,亦有不屬於任何黨派的皮蛋、猛將堂孤兒院院長等人的協助。這也是該劇最打動人的地方,它不是彰顯男主角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刻▉畫一/劃一(一致)▉群普通人的抗戰,此也為該劇名字的由來,所謂「麻雀」並不是單純指某個人,也不是某個特工的代號,而是一群如同麻雀一樣毫不起眼、卻願意為了抗戰獻身的人。

  有煲劇人感嘆:「劇中的特工們好似也沒有完成什麼任務,甚至有些行動還是失敗了的。」一個出類拔萃毫無差錯的潛伏者,顯然不是編劇要刻畫的對象,因為一部諜戰劇,若只論計策謀略高低而忽視人性描述便空有其表,《麻》劇並不只是描述諜戰的驚心動魄,也描述在那個動盪年代裏人性的複雜和差別,將善與惡、忠誠與背叛仔細刻畫。潛伏者為了信仰犧牲,漢奸為了偷生而出賣良知,看似身不由己,實則都與「信仰」和「抉擇」有關。劇中有一句台詞:「我愛你,但我更愛我的信仰。」這句話是主人公的內心獨白,也是抗日戰爭時期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聲,身為潛伏者,他們不能留下姓名,如麻雀一般普通,縱使朝不保夕,腳步始終從容。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