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教育線上/初中科學 允用AI提升教學效能

時間:2025-07-10 05:01:34來源:大公报

  圖:很多學校都開始在課堂和活動中加入AI元素,有小學為學生舉辦AI體驗營。

  2024年施政報告明確提出推動中小學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須更新初中科學課程,旨在做好中小學課程銜接、強化學生思維能力、培育創新精神。

  教育局昨日(9日)公布更新《科學(中一至中三)課程框架》,更新的初中科學課程將由2027/28學年起於全港中一級開始實施,並逐年推展至其他級別,學校最早亦可於2025/26學年試行更新課程內容。課程框架提出,教師可適當地運用人工智能(AI)科技和數字教育工具,協助學生深入理解複雜或抽象的科學概念。\大公報記者 郭如佳

  教育局指出,更新的課程以「加強科學素養.培育創新精神」為理念,着重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並強化與小學科學學習的銜接,加強實施「九年一貫」的科學基礎教育,並為高中階段學習提供所需的科學知識基礎和學習經歷,以配合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GenAI批改作業須人工審核

  課程框架公布的課程內容從生物、化學、物理和地球科學等方面,設置了包括「人類生殖與遺傳」、「物質與能量」、「原子世界」、「我們的地球」等13個單元,近年興起的AI、數據處理亦有所觸及。

  值得留意的是,課程框架中指出,教師可適當地運用AI和數字教育工具,包括模擬科學實驗、動畫、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工具等,協助學生深入理解複雜或抽象的科學概念。此外,教師亦可善用科學線上學習平台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科學學習經歷,並運用AI分析有關學生學習的數據,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回饋與指導,有效促進自主學習及提升學習效能。

  另外,框架中亦列舉於初中科學科運用人工智能(AI)教學的考量。認為教師運用AI(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輔助教學應保持與真實科學實驗之間的平衡,如運用GenAI輔助設計教學材料,需清楚標示該內容由GenAI所產生,同時亦應避免將該內容用於有違學術誠信的用途。在教學過程中使用GenAI工具,教師必須確保生成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及圖文一致性。例如,當運用GenAI批改作業及試卷時,最終結果必須經由教師人工審核,以確保評核質量及學術誠信。同時,教師在進行科學課堂設計時,可適當地使用AI作為輔助工具,設計及安排合適的科學探究活動,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技能、科學思維及科學態度。

  8月底舉行線上課程簡介會

  框架提及,教師亦應致力培養學生成為符合道德和負責任的AI工具使用者。學生透過運用數字教育工具(包括AI)參與多元的科學學習活動,進行進階的數據處理和反思探究過程,有效培養他們的科學及創意思維、明辨性思維及運算思維能力。

  為讓學校了解更新初中科學課程的理念、學習目標、課程結構及相關學與教安排,教育局將於2025年8月27日舉行線上簡介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