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沙海林。資料照片
文|燕新台
日前上海與台北兩市同步宣布,今年「雙城論壇」(以下簡稱「論壇」)確定將在本月22、23日於台北登場。上海方面派出了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沙海林代表楊雄市長出席,他將與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共同發表專題演講,台媒報道稱這是5.20之後大陸訪台層級最高的官員。台北市長柯文哲會於22日晚以東道主身份宴請上海市政府代表團。在兩岸關係「冰凍」之時,兩岸官方溝通機制已停擺,雙城論壇能如期舉辦,對兩岸溝通交流來說無疑是一個新契機。
此前圍繞論壇能否如期上演,輿論一直在猜測,因台北市長柯文哲經常「語出驚人」,北京對其言行還是略有顧慮,作為兩岸重要城市的上海、台北之間的城市論壇,到底辦不辦、究竟怎麼辦,是否會對兩岸情勢有些許微妙影響,備受外界關注,相信蔡英文政府也在盯着論壇進展的一舉一動。
台北市長柯文哲。資料照片
「雙城論壇」最終在柯文哲多次表達續辦意願,以及大陸釋放善意的條件下實現。台「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公開稱,只要有助於增進雙方互相了解,兩岸之間多交流是好事;民進黨也表示「尊重台北市政府的處理方式」。但儘管如此,島內一些「台獨」分子仍拿沙海林職位做文章,試圖挑撥輿論、激化兩岸矛盾。
島內有人質疑稱,上海市長不出席活動是大陸刻意「降級」。柯文哲解釋,論壇在商討過程中雙方不斷協調,楊雄因20到28日赴美訪問,因此無法來台;當時他本來請問對方是否派副市長來,上海為表示對台北的尊重,最後決定派出比副市長層級還高的市委常委。柯文哲強調,派沙海林來是北京表達出的誠意。
有台媒指出,沙海林屬大陸副(省)部級官員,在大陸「以黨領政」的政治體制中,市委常委的級別比負責對台事務的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更高。據稱,沙海林熟悉對台事務,對台情況相當了解,屬「知台派」官員,今年兩會期間,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沙海林曾表示,將從「5個面向」推動滬台關係,其中一項就是辦好「雙城論壇」,促進兩市交流。
島內有媒體刻意渲染沙海林「統戰部長」職務,是「統戰」台灣,恐引起台灣社會觀感不佳。柯文哲認為,「統戰在台灣是污名化名詞,但在對岸很正常,這是雙方文化隔閡。」他還是秉持互相認識、了解、合作和尊重的態度,也一再表明「兩岸一家親」總比「兩岸一家仇」好,對方願意派人來,就以禮相待、禮尚往來。柯文哲也表示,5.20後兩岸交流幾乎凍結,總要有個「解凍」的地方。
有台媒評論,已多次解釋「統戰」意涵,統戰就是盡可能聯合各方力量達到戰略目標,大陸從來就公開宣揚兩岸統一,其對台政策也有一貫性和公開性。無奈還是有很多人習慣用危言聳聽的言論做負面解讀,希望打恐嚇牌引發民眾的反感。在兩岸關係面臨停擺氣氛下,這種做法顯然不利於兩岸關係改善,更可能讓台灣失去難得的機會之窗。
有涉台人士亦指,嚴格來說,本次「雙城論壇」陸方所派層級較副市長高,由熟悉對台事務的沙海林赴台,對「雙城論壇」較為合適。倘若未經實際了解,就僅以「統戰」一詞大作文章,恐無利於兩岸城市交流的正向發展。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日前表示,「我們多次講過。」堅持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可以得到維護。只要對兩岸關係及兩岸城市交流的性質有正確認知,「我們對兩岸城市交流持積極、開放的態度。」
有評論人認為,在兩岸官方互動停擺的情況下,台北市若能繼續與大陸展開互動,可以幫助台灣解決許多「中央」現無法處理的問題。不僅如此,之後兩岸之間出現緊急問題,台北市政府也可在權限範圍內協助解決,甚至可以直接跟大陸官方協商,這無疑是當下兩岸官方互動的「突破口」,外界應重視這次雙城論壇的背後意涵。
早前有台灣學者對筆者說,柯文哲未來的終極目標一定是選「總統」,他會成為蔡英文未來最主要對手,因此被貼上「深綠」標籤的柯文哲在兩岸政策上的靈活性,形同從島內對蔡英文施壓,就看蔡英文拿出何種北京能接受的方式,搞「柔性台獨」只能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