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村委會的,請您儘快到衛生院去打第三針疫苗……」還未邁進龍蓮村村委會的大門,便清晰聽見村幹部與村民通話的聲音。
每個人都被報表、數據、電話裹挾,忙碌其中,而村委委員謝珍蓮也正對着電腦上的統計表,挨個通知村民接種疫苗。
謝珍蓮在工作中 望城供圖
「不撞南牆不回頭」
眼角浮出的細紋彷彿在宣告謝珍蓮已經不再那麼年輕了,但她從來不曾將年齡當作臨陣脫逃的「擋箭牌」。
17年的基層工作,她日夜奔忙於龍蓮村的田間巷陌,家家戶戶瞭然於心。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謝珍蓮就沒有了雙休日的概念。白天整理數據、上門入戶,晚上六點開始,直到十一點,挨個撥打村民電話,動員他們接種疫苗、做核酸,最多的時候,五個小時撥打了600多通電話。
「講得口乾舌燥,一晚上要喝好幾大杯茶水。」謝珍蓮笑了起來,彷彿這隻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小事。
大部分時間,電話溝通都很順利,但總免不了會有一些小插曲。有時候,一些村民並不理解謝珍蓮的工作,只覺得麻煩。面對掛斷的電話,謝珍蓮總是毫不在意地再一次撥通,耐心解釋:「不打疫苗、不做核酸的話,對你自己、對家人都不安全……」
苦口婆心、不厭其煩,謝珍蓮做事從來都是如此,不論是電話流調,還是上門入戶,一次不行,就第二次,兩次不行,就第三次,她不愛走捷徑,偏愛「不撞南牆不回頭」。
「從來都把任務攬在自己身上」
「早八晚八」是村委會工作的常態,緊急狀態下工作時長甚至接近十五小時,這些繁瑣且重複的工作幾乎佔據了謝珍蓮全部的生活。
前些日子,她將患有腿疾的母親從坪塘接回家中,本想躬身照料,奈何公務纏身,常常深夜乃至凌晨才回到家中,母親早已入睡。「心裏多多少少有些愧疚。」謝珍蓮如是說。
但好在,全家人始終全力支持她的工作,這也讓謝珍蓮能夠在工作中心無旁騖。
「謝姐從來都是把任務攬在自己身上,所以她的任務總是最多、最重的」,同事王海燕常常受到謝珍蓮的關照,溫暖的同事情讓她忍不住開口讚揚,「謝姐總說自己老了,但我從來都不覺得,她干起活來總是精力充沛。」
3月24日凌晨1點,村委會的辦公室燈火通明,謝珍蓮與她的6名同事還在統計着集鎮人口數據信息以及場所碼的安置情況。「當天晚上九點半打電話緊急召集他們過來,70多戶人家,一戶一戶敲門核實信息,一家一家檢查場所碼。接電話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說不來,沒有一個人有怨言。」黨總支書記廖帥感到一絲欣慰,關鍵時刻沒有人掉隊。
去的那天,龍蓮村村幹部已經連續奮戰半個月,村上的核酸檢測擴面篩查剛剛結束第二輪,全村疫情防控工作走在了全鎮前列。
「老百姓安全了,大環境穩定了,我們就安心了。」簡簡單單幾句話道出了一名黨員、一位村幹部的樸實心聲。
夜幕低垂,我以為他們的忙碌可以暫告一段落,但謝珍蓮和她的同事們卻仍然堅守崗位,此起彼伏的電話問詢聲的和記錄信息數據的鍵盤敲擊聲,聲聲入耳。
今夜,這辛勤燃燒的燈火又將亮到幾時呢?
記者手記:
深夜十二點,我坐在電腦前敲打着鍵盤,困意與清醒不停交織,此刻,我才隱約體會到站在抗疫前線那些疲憊卻執着的身影擁有多麼堅定的信念。就像謝珍蓮一樣,這位再普通不過的村幹部,從來不覺得沒有周末、連續加班是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自然,她真心覺得辛苦也是理所應當。
我知道人人都可以做選擇,但總有勇敢的人選擇背負起更多重擔,換人間尋常、山河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