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搶購」的各種英文表述

時間:2018-03-27 03:15:06來源:大公網

  2月23日,台灣島內居民開始搶購廁紙,西方各大媒體紛紛做出報道。日前,美國大報《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更發表了其駐台北記者所寫的一篇總結性(wrap-up)分析報道。這裏主要介紹該文描述「搶購」的不同英文詞語。

  該文的標題是:Taiwan goes on a panic-buying spree - for toilet paper,其中panic-buying是「恐慌性購買」即「搶購」的意思,而spree是指持續一段時間的無節制的狂熱行為,a panic-buying spree就是「搶購潮」的意思。因此,標題可譯為:台灣掀起廁紙搶購潮。

  報道正文開頭說:Taiwan is no stranger to panic buying,其中no stranger to是英語成語,意思是「對…不陌生/很熟悉」。此句可譯為:台灣對搶購並不陌生。報道接着說:台灣人曾因擔心價格上漲排隊搶購汽油(have lined up for)汽油,也曾搶購(made a run for)農產品。這裏作者用了不同的詞語─line up for(something)和make a run for(something)─來表達「搶購」。To line up(for something)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為得到某物而)「排隊」,而make a run for something本意是爭先恐後搶奪某物的意思。這兩個詞語都是表述「搶購」的動作,用作動詞。

  至於表述「搶購」的名詞,這篇報道在不同的上下文中還用了a run on toilet paper、the toilet paper frenzy和the rush for toilet paper等表述。A run on something是成語,意思是很多人同時爭搶購買某物。但a bank run的意思是「擠提」,即大批存戶因害怕銀行倒閉湧進銀行取款,年紀大一點的香港人都見過銀行擠提。不過,現在銀行業監管嚴格又有存款保障,再發生銀行擠提的機會不大。

  而frenzy一詞,按《牛津英文詞典》的解釋是:A state or period of uncontrolled excitement or wild behaviour(失控的激動或瘋狂行為,或此類行為持續的期間)。因此,buying frenzy與buying spree大致同義,但程度較強。Rush for something來自成語make a rush for something(搶先得到某物或到達某地),在語境很清楚的情況下,a/the rush for something也就是搶購某物的意思。

  寫作時盡可能避免反覆使用同一個詞語,可使文章更生動可讀,這篇報道就是一個例子。 亦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