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從《迎春花》看日本侵華宣傳策略

時間:2018-03-20 03:15:07來源:大公網

  圖:偽滿洲國電影《迎春花》的宣傳特刊。該電影美化侵略罪行,顛倒是非

  在網上看到一部1942年的偽滿洲國電影《迎春花》,是當年配合日本侵華的宣傳電影,今天可視之為史料,從中了解日本的宣傳策略和偽滿的傀儡性質,了解日本對軟實力的重視。拜科技之賜,居然可在21世紀輕易看到這種電影。

  《迎春花》是「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在1942年出品的所謂「國策電影」,片長73分鐘。表現手法方面,電影的起承轉合自然流暢,故事脈絡清晰。片中影像頗具史料價值,偽滿首都新京(今長春市)的市容清晰可見,片末還呈現了俄羅斯人在哈爾濱教堂內禮拜和在外巡遊的景象,以及該市的冰雕,難得一見。

  本片雖說是「滿洲國」的電影,但導演是日本人,主角也全是日本人,中國人只充當配角。當時觀眾以為女主角李香蘭是中國人,抗戰勝利後才知道她是日本人山口淑子。電影中的日語對白(配中文字幕)比中文對白(配日語字幕)多。整部電影就是「滿洲國」的縮影:日本的傀儡。最可笑的是,片中把漢語普通話稱為「滿洲話」,漢、滿等各族人一律呼作「滿洲人」。片中的日籍男主角便在學習滿洲話。

  本片是當時的「國策電影」,充分反映了日本的宣傳策略。首先,偽滿政府把該「國」稱為「王道樂土」,因此片中以特寫鏡頭呈現街上小販或食店售賣的肉類,意在顯示人民富足。可實際上,偽滿的中國人多不能吃上大米,大米留給日本人吃。此外,故事講述日本男子村川武雄和兩名女子(日女八重和李香蘭飾演的華女白麗)的三角戀,三人最終分開,但該日男明顯欣賞華女多於日女。而且片中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均和樂相處,意在宣傳所謂「日滿親善」。

  再者,片中的一名日本人說道:「千年前滿洲繪畫同日本五百年前的繪畫,都是同出一源。日本的藝術同滿洲的藝術,往大處看,就得說是東亞的藝術。」他說的滿洲藝術其實是指中國藝術。當時正值中日戰爭,導演透過本片宣揚所謂「大東亞共榮」的意圖已經呼之欲出了。

  大專講師  梁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