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日本挑起事端 逐步侵華/香港史學會總監 鄧家宙博士

時間:2018-03-09 03:15:07來源:大公網

  清末民初時期,日本陸續侵佔中國東北三省、朝鮮半島及台灣,奠定水陸兩路同時擴張的路線。二十世紀初從俄國手中接收了東北三省的權益,從此日本着手經營東北,力圖以蠶食方式逐步侵略中國。

  辛亥革命以後,中國政治由帝制轉向共和,引起新一輪的權力爭鬥,日本乘中國內亂,透過貸款、軍事協作等方式利誘北洋政府首領,以鞏固在東北據點的利益。時至1926年,奉系軍閥張作霖被推為北洋政府軍首領。

  與此同時,由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在廣東發動北伐,迅速收服華中各地,日本有感中國可能統一,勢必影響他們在華利益,且張作霖並未完全接受日本操控,於是策動暗殺計劃,企圖先造成東北政局混亂,繼而對新領導人作操控。

  張學良繼任北洋首領,日本派員勸說他成立滿洲國自立為皇,遭他斷然拒絕。基於國仇家恨,張學良通電表明與國民革命軍休戰並願意和平協商,雖然日本曾兩度干預,但張學良仍於1928年12月29日通電宣布服從國民政府,促成全國的和平統一。

  另一邊廂,國共合作決裂後,中共在東北號召抗日,收回國權,直接危及日本在華利益,日本於是連番製造事端,以軍事介入方式入侵中國。

  1931年,日本趁國共內戰,內憂外患的機會,藉口發動「九一八事變」,全面侵佔東北三省。事後為轉移國際對入侵東北的視線,着日僧在上海鬧事,激發衝突,日本再發動「一二八事變」,鎮壓抗日勢力。當日本穩住東北局勢後,又在幕後策動成立滿洲國的傀儡政權,營造由滿族自發組成的獨立政權,既在幕後操控東北實權,又實際削弱中國的統一性。

  日本明目張膽侵略中國,自然造成中國國民的強烈反應,儘管國內仍有內戰,但抗日浪潮有增無減。1936年底,張學良聯合西北軍首領楊虎城趁蔣中正到西安督戰的時機發動兵變,兵諫即時「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經過十餘天談判最終達成和解,蔣中正同意六項承諾,均以「一致對外」為宗旨。

  「西安事變」發生,核心為抵抗日本侵略為核心,日本當然大為緊張,一方面觀望事態變動,又積極探查局勢消息,甚至表明支持南京政府派兵往西安「討逆」,而日本陸軍也商討制定軍事對策,必要時派兵到中國。

香港經歷四次殖民侵略(十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