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史學會總監 鄧家宙博士
所謂東北是指由黑龍江經吉林至遼寧遼東半島的廣闊地帶,總面積接近一百三十萬平方公里,當中蘊藏豐富的天然礦產資源,由於當時尚未設立行省,因此僅稱東北。
就地緣而然,東北屬我國邊陲,亦是滿族發源地,同時接壤俄國和朝鮮邊境,不過受冬季風雪影響及皇室禁地的避諱,清廷並未大力發展。
自從日本推動維新,國力提升,加速對外擴張的野心,而東北正是與日本西北岸各處往來最接近的區域,俄國藉經濟和軍事進駐,直接影響日本西進的計劃,因此藉日俄戰爭戰勝俄國,全面接收俄國在東北的所有權益,其中最重要兩項莫過於礦產開採與繼承大清東省鐵路的建造與管理權。為確保能獨自佔據東北礦產並順利運輸,日本特別成立「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透過發行債券集資擴大鐵路網絡建設(即「南滿鐵路」),又在遼東半島的關東州設立「滿鐵守備隊」,遣兵駐守,變相實際控制南滿地區。
鞏固佔領地 伺機侵略
日本作為細小島國,全國總面積不足三十八萬平方公里,僅是東北之四分之一,以當時的國力與人口而言,莫說要征服整個中國,就是經營東北地區亦相當不易,日本心明此理,所以一直採取「逐步吞併」的緩慢擴張政策,也就是先鞏固佔領地,再伺機侵略。
隨着民國建立,日本先透過向北洋政府貸款等手段換取維持東北利益,繼而以袁世凱稱帝及俄國革命等政局變化而設立關東軍,成為日後與中國進行軍事衝突的先頭部隊,1919年更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名義要求繼承德國在華利益,將勢力伸延至華東及黃海水域,並封鎖了北京和天津的海防,影響極為深遠。
日本就是趁中國政治不穩,自顧不暇的時機,逐步在華擴張勢力,換言之,只要令中國持續處於混亂狀態,就能以最小成本坐收最大的利益。
1926年,蔣中正領導北伐,並迅速收復中原各省地區。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攻佔北京,奉系軍閥張作霖退守東北地區。日本有鑒張作霖不易操控,加上當前的中國即將由混戰而轉向統一,勢必影響其「逐步吞併」的步伐,更可能轉移專注抗日,於是由關東軍策動暗殺計劃,在皇姑屯炸死張作霖為東北政局製造混亂,以延緩中國的統一進度,至少可保持日本在東北的勢力。
香港經歷四次殖民侵略(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