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穗兩地的最高學府、香港大學(下)及中山大學(上)均設有「陸佑堂」\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內的陸佑堂,學界中人無人不曉,它是樓內最重要的部分。港大以外還有陸佑堂嗎?香港境內確實沒有第二座陸佑堂,離香港不遠的廣州卻有另一座。同樣在大學內,它就是中山大學陸佑堂。兩座陸佑堂建於港穗兩地的最高學府,紀念的都是同一人,兩堂均為當地法定文物;不同的是,港大陸佑堂是大樓的一部分,中山大學陸佑堂則是一座獨立的大樓。
為什麼港穗兩地都有陸佑堂呢?當然與捐款有關。港大本部大樓建成於1912年,內設「大禮堂」,可容納400多人。1923年孫中山先生曾在堂內以英語發表演說,明言香港是他知識和革命思想的孕育地。1956年港大把大禮堂命名為陸佑堂,以紀念陸佑(1846-1917年)對港大發展的貢獻。陸佑是馬來亞(Malaya)華僑,曾捐款支持港大創校,1916年再次捐給港大五萬元,並借出50萬元貸款,並免息20年,讓港大渡過經濟困境。陸佑堂所在的本部大樓是香港法定古蹟。
中山大學廣州南校區1952年前是嶺南大學校園,陸佑堂本為嶺大建築。陸佑本人並沒有捐款嶺大,只是其孫陸容章在嶺大學習,為紀念祖父,1931年與兄長陸容康以陸佑名義捐出銀元六萬元,在嶺大校園建立四層高的大樓,命名為陸佑堂。陸佑堂現為中山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它所屬的「原嶺南大學建築群」是廣東省重點文物。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嶺南大學校園內的四座教學大樓外貌與廣州嶺大陸佑堂頗為相似,因為它們是仿自廣州嶺大建築的。
理大專上學院客席講師 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