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由對話通往實質價值教育

時間:2017-06-16 03:15:07來源:大公網

  中六同學都已離校,位於高層的中六課室門外空空如也。有同學見中六課室外的走廊人跡罕至,午飯時便乾脆在該處「野餐」,寧願選擇享受夏日的涼風,也不稀罕課室內的冷氣。三五知己談笑風生,卻沒有留意到訓導老師正在巡邏校園,很快已經來到他們的背後。

  涼風似乎被老師擋住了,走廊頓時變得非常悶熱。本來坐在地上的同學都得站起來接受老師的訓話,學習吃飯時應該端坐在椅子上,而且穿着校服卻盤膝坐在地上,不成體統,應當改正過來。

  說起訓導,我想起另一個故事。

  近日有學校多出一條新校規,規定學生上課時候不得喝水。一來小息已經給予充分時間,二來上課喝水會阻礙學習,三來既然老師教學時也不會喝水,學生也不應該喝水,以示尊重。學校無非是希望透過是項安排,教導學生學會時間管理、專心學習和尊重他人,甚至同甘共苦的精神,所以零星的不滿都一一被勸服下去。

  其實到底是老師想多了,還是學生太放肆?

  學校是群體生活的地方,不過大家不是因為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相近才走在一起,學校似乎有必要訂下規則,好讓校內的每個個體都能夠和平地生活和學習。在相對保守的中學,這些規則都是為了讓人服從而出現,而不是為了讓學生思考,甚至是挑戰而存在。用行動去挑戰校規,當然要受罰。用言語去提出質疑,甚至批評校規,老師表面上很欣賞同學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但在學生背後(通常在教員室內)卻痛罵他們幼稚、反叛、大器難成。盡忠職守的好老師把自己當成了制度的守護者,卻無意間把好學好問又不盲從權威的學生,當成了窮兇極惡的滋事分子。

  老師都希望做好價值教育,用美德培養出最優秀的學生。不過,單靠說教和規條不能夠做好價值教育,也不能夠施懲罰之後,說兩句曉以大義便能夠令人心悅誠服。誰不知尊重、誠實、富同情心是美德,但也許引起同學反彈的不是那些美德本身,而可能是源於成年人的偽善,因為現實生活中缺德的成年人比比皆是。

  校規和學生的關係是單向的,傳道和授業是也是由上而下的。如果老師沒有嘗試和學生以對等的身份去溝通,沒有胸襟讓學生反思制度和規則的必要性和缺陷,價值教育只會繼續行禮如儀,永無實質效果。

  何嘉謙 通識教育專業發展學會副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