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新城堡及廣場的模擬圖
特區政府擴建迪士尼樂園的54億5000萬元撥款申請,經過將近半年的纏擾,昨日終於在立法會獲得通過。
政府的擴建撥款申請,自去年11月提出以來,在立法會一直未能通過,反對派議員質疑政府未有責成迪士尼公司改善營運,擴建撥款亦難有效益,更有議員形容政府的注資是「喪權辱港」。
事實是,過去兩年,迪士尼樂園的經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園內第三家度假式酒店日前開幕,推出遊園兼住宿的半價優惠套票亦未能客滿。
本港迪士尼樂園於2006年開幕,迄今11年,已有6400萬人次到訪,整體而言對港旅業帶來的效益只可以說是差強人意。其中,園區面積不大、玩樂設施不足、供應食品較貴,都是為人詬病的地方。面對區內其他主題公園的競爭,擴建可說已是唯一選擇,否則只會更處於下風和劣勢。昨日有議員批評政府注資是「洗濕個頭」,此話可說講對了一半,政府從一開始在樂園管理營運方面的角色和參與都未如人意,但眼前情勢是只能向前、不可後退,只有注資擴建加強樂園吸引力,才有望殺出一條生路,否則前景實難以樂觀。
就在前兩天,開幕未足一年的上海迪士尼樂園,宣布啟動擴建計劃,新增園區為「玩具總動園」,是小孩子喜愛的「巴斯光年」、胡迪等卡通人物的天地,新園區將於2018年落成。上海迪士尼樂園自去年六月開幕以來,迄今入場人數已達850萬,估計到今年六月一周年將會突破1000萬人次,業績為同期全球迪士尼樂園之冠。面對如此強勁對手,港迪士尼樂園擴建實已事不宜遲。
不過,從迪士尼樂園的經營及擴建帶出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本港旅遊業的吸引力到底該如何維持和改善。毫無疑問,隨着內地居民生活的不斷改善,對旅遊的要求和品味亦在不斷改變和提高,過往香港憑藉天時地利人和,成為內地居民出境旅遊的首選,「購物天堂」之外還有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山頂、淺水灣等景點,都具有無比的吸引力。但今天,內地居民出外旅遊的選擇已大幅增加,名牌「掃貨」可以去歐美,倫敦「哈羅斯」和巴黎「老佛爺」都有懂普通話的店員專人接待,「原裝」美國迪士尼樂園的米老鼠也會說「你好」,相比之下,什麼「鳩嗚」、「蝗蟲」之類和「以両代斤」的宰客惡行就更不用說了。在此情形下,本港旅遊業如果不能從根本和整體上作出較大的改善和調整,則即使迪士尼樂園耗資一百一十億元進行擴建,效果也只會是事倍功半。
眼前,本港旅業當務之急,是重建文明、友善和公平、法治的待客之道和社會氛圍,關鍵是「軟體」而不是「硬件」。名牌和迪士尼全世界都可以有,但內地旅客來港更渴望得到的一份「自己人」感受,是其他地方所不可能提供的。
201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