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學生激辯熟食墟市利弊

時間:2017-05-05 03:15:07來源:大公網

  香港齊心基金會與百仁基金近日舉辦「百仁齊心杯校際多角度辯論賽」準決賽,辯題為「准許設立墟市容許小販經營,『利』多還是『弊』多?」大會亦邀得食物及衛生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到場參與賽後的「與政府官員對話」環節,與2000名現場及收看直播的嘉賓及師生,就本地墟巿議題交流意見。四間參與準決賽的學校是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保良局馬錦明夫人章馥仙中學、裘錦秋中學(元朗)、樂善堂梁銶琚書院,分別代表政府、食肆負責人、巿民及墟巿小販。

  環顧亞洲城市,如台北、新加坡和曼谷等,都設有熟食墟市,吸引居民及旅客光顧,成為旅遊熱點。剛過去復活節假在深水埗天光墟舉行「2017復活墟市計劃」,重現明火熟食,反應熱烈。有學生關注,香港能否參考其他地方如台灣,設立夜巿。

  謝凌潔貞回應,在巿區每日都擺設的夜巿,短期內未必可行,長遠需要有更深入研究,最關鍵是選址問題,她呼籲同學易地而處:「以士林夜巿為例,那是每天都擺設的夜巿。試想想,若你是附近的居民,你在樓下每天都有夜巿賣食物,你會有何感受?所以暫時在巿區也很難找到地方足夠大,同時人們亦願意一年365天都有墟巿在側。」

  對於香港墟市政策的未來發展,謝凌潔貞表示,最重要是思考「為何而做(For what)和為誰而做(for whom)」,例如對附近居民的影響?市民對墟市提供的產品是否有需求?對附近食肆有何影響?若作為一個扶貧政策,如何確保墟市政策可以扶貧?誰人可以在墟市經營?是長期或短期經營等等,這些都是推行政策時要審慎思考的細節。」

  比賽最終由扮演市民的裘錦秋中學(元朗)晉級總決賽;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學生黎健霈奪得全場最佳辯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