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小蟲大用

時間:2017-05-02 03:15:06來源:大公網

  圖:蠟蟲吞吃塑膠袋\網上圖片

  塑膠(plastic)是百分之百的人造物質(artificial substance),它的發明極大地便利和豐富了人類的生活。現今全球的塑膠原料的年產量達到8000萬噸,塑膠製品也愈來愈多。但這種聚合物材料(polymeric material)要經過數百年才能自然分解(spontaneous decomposition),因而如何處理塑膠廢物也成為人類一大難題。一項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發現,也許小昆蟲能幫上一大忙。

  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的研究隊伍發現蠟蟲(wax worm / waxworm)咀嚼(to munch)吞吃塑膠袋,可使之降解(to degrade)。蠟蟲又名蠟蚓,是蠟蛾(wax moth)的幼蟲(caterpillar / larva),常被人捉來做釣魚的餌(bait)。

  劍橋科學家的實驗發現,蠟蟲咀嚼吃下塑膠袋後,可以分解(to break down)塑膠分子的化學鍵(chemical bonds),其過程類似消化吃進去的蜂蠟(beeswax)。研究人員認為,蠟蟲的唾液(saliva)或腸道裏帶有能夠分解塑膠化學鍵的蛋白酶(potent enzymes)。科學家把這一過程叫做「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

  一個偶然發現啟發了這項研究。生物學家貝托琪妮(Federica Bertocchini)業餘愛好養蜂。有一天她在清理蜂箱時捉出一些蠟蟲隨手放進一個塑膠購物袋裏。她很快發現塑膠袋布滿(become riddled with)一個個小洞。她和另一位劍橋生物學家波姆貝利(Paolo Bombelli)認為小洞不單由蠟蟲的咀嚼機能造成的,為此,他們搗碎(mashed up)一些蠟蟲塗到(smeared them on)塑膠袋上,得到相同的結果。

  波姆貝利對傳媒說這一發現極為振奮人心(extremely, extremely exciting)。如果這一化學過程是由單一一種蛋白酶造成的,就可以利用生物技術手段(biotechnological methods)大量生產這種酶,用來降解塑膠廢物。「我們希望提供一種技術手段,來解決減少塑膠垃圾的難題。」他說。

  不過他也告誡說,即使有了生物降解塑膠的方法(know how to bio-degrade it),人們也不應隨意丟棄塑膠。

  亦 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