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前南洋大學行政樓,現稱「華裔館」\梁勇攝
上周介紹了南洋大學建校紀念碑,與它對望的是前南洋大學行政樓和圖書館,曾是該校的精神堡壘、華文教育的象徵,是南洋理工大學校園內碩果幸存的最重要南大建築。
這座建築現稱為「華裔館」,內設中華語言文化中心、南洋大學圖片展、「何謂華人」圖片展等,論者謂這象徵了華文從過去的整個校園退守到現在的一座建築內。不遠處的Innovation Centre則是前南大理學院大樓。
兩名南洋大學中人與香港關係密切,值得點滴一二。南洋大學第二任校長是黃麗松(1969-1972年在位),他在1972年獲邀出任香港大學第九任校長,成為該校首名華人校長,也是首名掌校的港大校友。他畢業於港大,1942年獲頒「戰時學位」,因為當時香港已淪陷於日軍,港大停課。黃麗松在港大任內建樹良多,與學生關係良好,懷念者眾,港大闢建「黃麗松講堂」以作紀念。黃氏中學也在香港就讀,畢業於他父親黃映然創立的民生書院。他在離開南大前經歷了「一生當中最受感動」的事,就是學生從山下排至山腳,形成人鏈,一一和他握手道別,他因此握了「好幾百隻手」。
另一名是南洋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教育系主任嚴元章,曾服務馬來亞(當時不叫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教育界,人稱「新世孔子」。1965年當局要求南大改制,嚴氏不滿貶抑華文教育,並停辦培養華文師資的教育系,憤而辭職,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任教,定居香港。
嚴氏主張「柔道教育」,愛護學生,主要著作為《教育論》和《中國教育思想源流》,值得教育工作者一讀。筆者留心嚴氏教育思想,源自其弟子吳汝寧老師的推介,吳視嚴為恩師,深受其師剛正不阿、不同流俗的身教影響。
作者按:上周大公網文中的圖片描述有誤,該圖為校內仿造牌坊,並非真身牌坊,謹誌。
(南洋大學遺跡.下/完)
理大專上學院客席講師 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