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網購要小心

時間:2016-12-02 03:15:06來源:大公網

  雖然網上購物極為流行,但仍有人擔心網上購物的保安(Security)問題,若要衝破心理關口,關鍵在於信任(Trust)。

  一般來說,市民比較信任大型的公司購物網站,認為大型公司信用性(Credibility)高,例如大型書店的網站。不過,我們必須提防一些詐騙(Fraud)網站,這些網站就是針對市民對大型公司的信任,其設計、連結等都與大型公司的網站十分相似,讓人誤進這些虛假網站,從而被騙取信用卡等資料。

  為了增加人們對網上購物的信心,「中間人」(Agent)網站便應運而生,賣家(Seller)將貨品放上網上售賣,買家(Buyer)「睇中」心頭好之後,買家不會直接付款給賣家,而是會先將款項交給「中間人」,若「中間人」證實賣家已寄出有關貨品,「中間人」就會將買家的款項轉交給賣家,以保障雙方的利益,賣家需向「中間人」繳付有關的手續費(Service Charge),令「中間人」賺取利潤。

  近年網購的生態環境(Landscape)又有所改變,「中間人」的網站愈來愈少,取而代之,是更直接、更有效率(Efficient)的銷售網站,銷售網站出售的產品種類繁多,更會出售一些產品的代替品(Substitute),價格十分便宜,較廠方建議售價還要低,加上,運費(Shipping cost)降低,所以銷售網站的產品較實體店的售價為低。

  事實上,網購有「賭博」(Gambling)的心態,以衣服為例,可能購買10件,當中只有七件是稱身,也就是說有三件是浪費(Wastage)了。所以網購前,部分人會先到實體店試穿衣服,「齋睇唔買」,然後回家再上網購買,實體店便成為「展示店」(Showroom),這個行為可稱為「Showrooming」(先逛店後網購)。

  互聯網的普及,已是無遠弗屆,因而產生了一些新詞彙,例如「IOT」( Internet of Things)或「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意思是互聯網無處不在。

撰文:李慧慈(Ada)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傳訊與拓展總監、李慧文(Shida)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語言傳意學部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