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1895-1990年)字賓四,江蘇無錫人,曾擔任小學、中學和大學教師。1949年來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並在港結婚。1967年定居台北,位於東吳大學的外雙溪校址,又名「素書樓」。「素書樓」命名自錢先生的無錫故居五世同堂大宅,母親居第三進「素書堂」,為紀念母親養育之恩,因以為名。現為錢穆紀念館,展示錢先生的生平事跡,平日開放供遊人參觀。
錢穆故居建於丘上,四周花木,眺望高山,細聽雙溪流水聲,時見白露鳥飛翔,景色宜人,十分幽靜。屋內有起居室、書房和客廳。一樓客廳立朱子像,掛朱子所書「靜神養氣」、「讀聖賢書」、「立修齊志」等錢夫人提供的字畫和傢具,亦有昔日先生在客廳授課時的照片。客廳並不大,聽課的人眾多,座無虛席,有站着,或坐走廊上。眾人凝神貫注,聆聽着先生的精彩演講。樓上展示了錢先生的生平作品,其中有在這故居內寫成的《中國文化精神》、《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中國學術思想史論集》、《雙溪獨語》等數十本專著。
故居中的室內設計、擺設和照片反映了錢先生和夫人生活樸實無華,充滿書香氣息。屋內各處都擺放着先生喜愛的書籍,錢先生尤愛在二樓樓廊一邊閱讀,一邊遙望大自然風光,簡直是人間讀書勝境。另外,從他們生活點滴,處處呈現錢先生伉儷意趣相投,篤愛情濃。尤其先生晚年胃病常發作,甚至記憶衰退與視力全失,錢夫人仍在他身旁誦讀書籍,並以先生口述,夫人筆錄方式完成《晚學盲言》一書,可見他們鶼鰈情深,比翼雙飛。
錢穆國學成就非凡,在政治、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著作聞名遐邇。他熱愛國家,對教育充滿理想,極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由於「素書樓」毗鄰東吳大學,故有不少東吳學生到錢先生家中旁聽,加上不遠處是故宮博物院,故他獲邀擔任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在外雙溪旁,錢先生完成了不少作品,最後一篇《天人合一》揭示地靈人傑之重要,即天命自然融合一體。難怪這裏孕育出不少名人雅士,例如蔣孝嚴、章孝慈、王偉勇、張曉風、張曼娟、鹿憶鹿、廖玉蕙等東吳墨客,發揚東吳大學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精神。
理大專上學院客席講師 梁勇
(名人故居.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