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談林則徐(五)

時間:2016-10-21 03:15:07來源:大公網

  林則徐奉命到廣東禁煙,矛頭直指英國商人。當時的英駐華商務總監義律雖然反對鴉片貿易,礙於英國政治形勢以及廣東外商競爭的壓力,仍維持向華輸入鴉片,對清廷的禁煙令未予理會。未料林則徐以雷厲手法處理,不是味兒的義律則事事強硬回應,最終由商務糾紛提升至軍事衝突。

  由於香港自古已為廣州的外港,是海外商客來華必經之地,因此清英的鴉片糾紛在珠江口一帶爆發衝突並不稀奇。當林則徐將英商驅離廣州及澳門時,他們轉而到尖沙咀洋面暫居,水手登岸補給,醉酒鬧事,更擊斃村民林維喜。義律以「領事裁判權」為由拒絕交出兇手,更自行判決了事。此事導致雙方交惡,將局勢推向戰爭的關鍵,林則徐命令沿岸居民不得提供補給,水盡糧絕的義律逼得向九龍的守軍發難,掀起鴉片戰爭前期的七次軍事衝突。除了澳門關閘之戰外,其餘的九龍、官涌、長沙灣、磨刀洋、礬石洋(深圳礬石灣),均在香港周邊發生。

  隨着林則徐最終被降職調處,清廷戰情亦急轉直下,最終戰敗收場,英人更強迫將香港島割讓,喪權辱國。但失敗的責任明顯不在林則徐身上,綜觀其領導禁煙過程,處處維護國體和民生,稱其為民族英雄確是實至名歸。

  在香港,因曾屬英國領地,對林則徐的評述自然輕輕帶過。回歸以來,學校歷史科因襲舊制,而本地學者也普遍承襲「荒涼小漁村」的史觀論述,對開埠前的社會情態甚少探究,然則對林則徐在香港歷史的意義也沒有深究,自然也未得到應有的評價。

  站在香港歷史發展而言,鴉片戰爭的影響不僅於「開闢自由港」,而是由中古史步入近現代史,以至由國族史轉入國際史的關鍵,在國族史或是香港史都具有極為特殊的歷史意義。可是,無論是國史和本地史的論述,既未有深入探討林則徐在香港史進程的關係,對於當年的史事遺蹟更未見考察發掘。

  我認為,香港學者不單要專門探究林則徐的事跡,也要積極推動相關文獻整理和田野調查,而政府亦可借鑒「孫中山史蹟徑」的經驗,在遺蹟處豎立紀念牌介紹相關史事,讓市民以至海外旅客認知尖沙咀不單單是購物熱點,亦是歷史深遠的遺址現場。

  可惜的是,至今未聞香港有關於林則徐的專項研究,要設立紀念碑更是遙遙無期。只可說,這座只講求經濟效益的都市,對那段歷史交了白卷,對林則徐欠了一個公允的評價,也埋沒了後人正確認知歷史的機會。

  香港史學會總監 鄧家宙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