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河源恐龍博物館已經由市級博物館升格為國家級博物館
喜歡歷史文化遊其實不用捨近取遠,廣東省也有很多有關景點,而且可以在周末來回。最近就去了河源,主要是看古生物博物館,因為筆者自幼便非常熱愛恐龍文化。
不說不知,河源是中國有名的恐龍之鄉,不單掘出完整的恐龍骨,還有恐龍腳印的化石和大量恐龍蛋。尤其是恐龍蛋的發現,數量之多令人驚嘆,並以10008枚的數量成為健力士全球最多恐龍蛋收藏地的紀錄保持地。翻查資料,在上世紀90年代初,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蛋化石只有數百至1000枚。河源發現的恐龍蛋很多,單是民間一名收藏家就有大約2000枚化石蛋。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恐龍蛋的發現為恐龍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尤其是在河源發現的化石蛋數量比恐龍骨架化石來得多,有可能對恐龍的滅絕提供重要提示。儘管名氣大,參觀了博物館後,還是覺得規模不夠,對比起外國的同類展館,河源的無疑在外觀和設計上都有很大改善空間。雖然說它只是一個小小城市的博物館,但收藏了這麼重要的寶物,應該大做文章,使建築物更具氣勢。其實,河源恐龍博物館已經由市級博物館升格為國家級博物館,地位很高,但是對外的宣傳力度明顯不足。
古生物學對青少年的吸引力非常大,但是缺乏深入了解的渠道,因此很少人可以持續維繫這種興趣。在中國,古生物學其實是贏在起跑線,因為近年中國出土的恐龍品種和數量非常多,尤其是帶羽毛的恐龍品種,為我們了解恐龍演化成為鳥類提供很多證據和研究材料。中國古生物學專家由前輩級的董枝明教授到徐星研究員,在國際學術界也是大名鼎鼎。近年來世界恐龍文化大熱,如果能把這些知識商業化,相信大有可為。之前提到,中國博物館的水平需要持續改善,博物館管理是一門非常有前途的學科。其實現在的父母常常要贏在起跑線,往往在紅海競爭,對於本來已經贏在起跑線的領域不聞不問,實在非常可惜!
乘火車由深圳到河源只需2.5小時,不妨前往看看這個恐龍蛋之鄉。
東亞文化研究者 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