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談林則徐(二)

時間:2016-09-30 03:15:08來源:大公網

  鴉片戰爭是我國由中古史與近代史的分水嶺,過往的論述多集中於清英兩國之間的戰爭與後續影響,其實從清廷決心禁煙到簽訂《南京條約》,這三年間至少可分為兩個部分來理解。

  早在乾隆年間,英國派遣馬戛爾尼(Macartney)出使大清,藉為皇帝賀壽為名,意欲開拓遠東貿易市場。可惜因禮儀問題,不歡而散,清廷從此閉關鎖國,僅開放廣州一口通商,作為對「外夷」的恩惠。百多年來,英國委任商務總監在遠東地區擴張,穿梭於印度、馬來亞及廣州等地,已開通了區域的政治與經濟網絡。英商為應付巨大外匯逆差,從印度殖民地向大清國輸出鴉片,試圖扭轉局勢。由於鴉片具有毒性,對服食者造成長期依賴。

  到道光帝時,國民經過幾十年的荼毒,已嚴重打擊國民勞動力,對國庫乃至國防造成連鎖影響,因此有委任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的措施,簡單來講,禁煙的核心是清廷對外貿易引起的糾紛,無論由「施恩式」的一口通商到禁煙的若干措施,都是清廷主權的範圍。

  當林則徐到廣州後,申令禁絕鴉片貿易並曉諭洋商清繳所有鴉片,作為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的義律(Elliot)一直以強硬態度回應。儘管他繳出鴉片,卻不肯簽署《切結書》,更恐嚇將由英王向清廷追究責任。義律的用心,明顯利用英國賦予的「自由度」將貿易問題與國家掛鈎,以換取在華更大的利益。為此,他在未得英國政府批示下,將住在廣州的僑民遷到澳門,再轉到九龍尖沙咀停居。未幾,英籍水手在尖沙咀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事後竟自行審訊了事。

  林則徐震怒,宣布終斷與各國貿易,嚴令驅逐英人並禁止沿海國民提供糧食,英人惟有登船寄居九龍海面。清英兩方僵持不下,義律乘機炮擊官涌(今佐敦),但被守軍擊退,接續在珠江口連番交戰,林則徐等官員指揮得當,英軍未有得逞。一直以來,義律希望將英國政府牽扯入清廷的禁煙糾紛之內,由林維喜事件到製造軍事衝突正是義律最希望得到的效果。但不管如何,事件的屬性仍是商務糾紛。

  在林則徐禁煙的同時,另一邊廂,英商已回國渲染清廷禁煙政策,極力游說國會議員同意出兵。1939年底,英國國會以些微票數通過對華宣戰。從此,清英貿易糾紛全面提升至國與國之間,由貿易引起的戰爭,也成為鴉片戰爭的最重要分水嶺。隨着英國調派遠征軍來華,大清局勢正全面轉向下坡,加上天朝自尊以及對國際形勢的無知,更使這場清英軍事衝突發展至無可挽回的敗局。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

電郵:shkh.org@gmail.com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