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翌日適逢星期五,大家想必度過了一個愉快的長周末(long weekend)。
中秋節英文是Mid-autumn Festival,也常譯為Moon Festival,中秋節的應節食品月餅叫做mooncake,這些都已成為「地道」的英語詞彙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人有時也把中秋節叫做Lantern Festival(燈節)。
「中秋月圓人更圓」。中秋節在每年農曆(Lunar Calendar)的八月十五,我們看到的是圓圓的「滿月」即full moon。月球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是它被太陽照明部分,而由於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不斷地變化,我們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亮被太陽照明的部分也在變化,天文學稱之為「月相」(phase of the moon)。每個農曆月初,月亮像彎鈎,是為「新月」(waxing crescent或new moon),隨後逐日「成長」成為「半月」(half-moon)乃至月中的「滿月」。「滿招損」,月滿之後開始「虧損」,逐漸變成「殘月」(waning crescent或setting moon)。每個農曆月,月亮都要經歷一輪這樣的月相變化。
當月球運行進入地球的陰影時,原本可被太陽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陽光照亮,地球上的人就會看到「月食」(eclipse of the moon, lunar eclipse)。如果地球是擋住部分可照亮月球的太陽光,我們就會看到「月偏食」(partial lunar eclipse);如果地球擋住全部太陽光,就會出現「月全食」(total lunar eclipse)。有趣的是,西方人和中國人一樣曾經認為月食是不祥之兆。英語也把月全食叫做blood moon(血月),《聖經》曾認為是世界末日的徵兆。
用顏色來形容月亮的還有blue moon(藍月)。多數公曆年度每月有一次滿月。但是每年除了十二個農曆月之外,還多出了大約11天,這多出來的天數累積,使得每隔兩或三年就會有一次額外的滿月,稱為藍月。在日常用語中,blue moon也用來指「很長時間」。
亦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