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白石角站規劃發展方案原定於今年第三季度公布,但發展局日前在回應傳媒時表示,仍在與港鐵磋商實施細節,待完成內部程序後,會在明年第一季向外公布。這已是白石角站規劃方案第三度延期,情況並不理想。隨着特區政府大力推動發展創新科技產業,香港的科研產業人員隊伍也日漸壯大,科學園及當區居民的出行需求越發旺盛。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在相關地點的配套基礎設施方面提速提效,真正落實「基建先行」的發展理念,以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
近日,有傳媒報道指出,港鐵白石角站規劃發展方案之所以一再推遲,核心「阻滯」在於興建成本上政府與港鐵未能達成共識。政府一向以「基建先行,創造容量」為核心理念,致力於通過運輸基建驅動發展,旨在構建一個宜居、具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香港。然而,如今在現有鐵路沿線加建一個站的預計完工時間,竟與新建一條鐵路所需工期相差無幾,這本身就已經違背了上述理念,未能充分展現出基建提速增效、優化資源配置的應有之義。
交通不便制約產業壯大
港鐵方面表示,項目由政府主導,會積極配合。但這種「配合」在期盼早日通車的當地居民和通勤者眼中,難免被視為互相推諉、責任不清。事實上,進駐香港科學園企業數量自2020年起便呈現增長態勢,隨之而來的是工作人員數量的顯著增長,從最初的13500人躍升至目前的24000人,增幅高達77%。這一數據體現特區政府在創科產業規劃成效顯著,但也對包括交通在內的配套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發展局指出,港鐵白石角站將於2033年或之前通車的目標並沒有改變。但對於每天需要花費大量通勤時間往返科學園與本港不同地區的工作人員來說,每一次延期規劃,都意味着更漫長的等待和失望。另外,科學園一些企業有近半員工居於深圳,需要每日往返於港深兩地,卻缺乏直達深圳陸路口岸的巴士服務,只能依賴東鐵綫及接駁巴士上下班。這種交通方式不僅耗時費力,更在高峰時段遭遇擁堵,進一步加劇了通勤者的不便。科學園作為香港創科產業的中心地帶,其交通配套的滯後,已經出現跟不上產業發展步伐的情況,成為制約創科產業進一步壯大的瓶頸之一。
隨着河套香港園區、北都等創新科技片區逐步成型,可以預見的是,跨境交通需求與日俱增,對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的需求也將更加迫切。若因交通不便降低創科人才來港發展的吸引力,對於銳意發展新興產業的香港而言,實在是得不償失。
增設巴士路線滿足出行需求
俗語有云,「路通人通,路通財通」。交通的便捷性不僅是衡量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更是吸引人才、促進經濟交流的關鍵因素。香港向來以高效率、便捷的交通網絡聞名於世。因此,對於白石角站的規劃發展,政府與港鐵之間應盡快就興建成本等關鍵問題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加快項目推進速度。同時,短中期更應考慮增設直達深圳陸路口岸的巴士路線,優化現有交通網絡,以更好地滿足科學園及周邊地區居民的出行需求。
如今,香港創科產業的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上,交通基礎設施是否完善,將成為產業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政府應以更加前瞻性的眼光和更加務實的行動,推動港鐵白石角站等關鍵交通項目的落地實施,為香港創科產業的騰飛插上翅膀。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