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有團體為公屋長者在大門安裝傳感器,若超過48小時未開門,會通知親友或關愛隊。
【大公報訊】記者卓彤報道:隨着本港人口老齡化加劇,獨居長者或雙老長者的家居安全引起社會關注。有團體為公屋長者在大門安裝傳感器,若超過48小時未曾開門,會通知親友或關愛隊,期望獨居長者一旦出意外,能及早發現。若致電長者後仍沒回應,關愛隊會上門了解。
不會採集影像或聲音
香港南九龍獅子會參考房委會試行的「物聯網長者住戶大門關閉訊息系統」,推出為期兩年的「長獅守.暖心頭」服務計劃,第一期服務對象為觀塘樂華南邨120戶獨居或雙老長者,為他們在大門安裝傳感器。主辦方強調,傳感器只用作偵測大門的開關狀態,不會採集影像或聲音;計劃亦屬自願參與性質,並設有退出機制。主辦單位希望能將計劃推展至大埔、沙田及荃灣等地區,而目前計劃已籌得逾148萬元善款,目標是服務900個長者戶。
參與計劃的葉婆婆,年近九旬,獨居樂華南邨,她目擊隔鄰獨居的婆婆,倒卧家中數天無人知道,最終離世。她現時身體健康,但女兒不放心,一早為她安裝了「平安鐘」,每日亦會打電話問候。葉婆婆表示,「這幾晚(女兒)說,你安裝了傳感器,不用我經常操心。我也不用再想,如果病了起不了床,按平安鐘都按不到怎麼辦。」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日(4日)在計劃啟動禮致辭時表示,公屋長者戶的比例日漸增長,由以往約四分之一,增至現時約三分之一,即有約70多萬人屬60歲以上長者,但政府的資源有限,須靠社會各界協助,呼籲市民一同關顧長者。房委會在試行系統時面對困難,即使收到長者長時間未有外出的信號,但未能聯絡長者家人,通知他們主動致電長者,而團體今次推出的計劃,會由關愛隊協助即時聯絡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