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新聞背後/黃金周人財兩旺 香港旅遊業「變」了什麼?\卓 銘

時間:2025-10-09 05:02:00來源:大公报

  一連八日國慶中秋「超級黃金周」結束。今次黃金周首7日共有近130萬內地旅客來港,按年上升逾6%,連日來鬧市人頭湧湧,飲食、酒店、零售等不同行業均反映市道理想。然而這樣的丁財兩旺當然不是偶然,原因既有各界努力開拓新旅遊資源的成果,也有香港整體服務質素提升的緣故。接下來香港還要持續總結經驗,繼續為旅客提供獨特而精緻的旅遊體驗,以落實「無處不旅遊」的理念。

  自疫後復甦以來,每年訪港旅客都有增加,但同時間不少行業亦有反映「旺丁不旺財」的現象。過去幾年的環境變化讓本港旅遊業界關切到轉型的必要性,也意識到「依賴奢侈品消費」的傳統路徑再不適用。而今年國慶中秋「超級黃金周」的成績,便是近幾年各界不懈努力換來的成果。

  除了入境內地旅客人次上升以外,有飲食業人士指出,整個黃金周期間,業界平均每日生意額接近3億元,按年升約一成,整體情況理想;也有酒店業人士表示,多個旺區的酒店入住率均超過90%,而且平均房價也上升5-10%不等,兩者表現皆較去年同期更好。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剛過去的周二已接近黃金周尾聲,但仍有129760人次內地旅客抵港,相比增加約24000萬,增幅達22.6%,從這裏可以看出香港發展短途遊的潛力,可供業界未來進一步研究。

  提升獨特文化旅遊體驗

  黃金周人財兩旺固然是喜事,但更重要的是總結其原因,才能維持其趨勢,並針對性地提升旅客的體驗。

  首先,是獨特旅遊資源的開發。10月1日,沙田馬場舉行國慶賽馬日,在慶祝國慶的同時,讓市民和旅客一同觀賞世界級賽馬賽事以及音樂表演。當日入場的觀眾多達34000人,其中內地旅客佔超過三分一,創歷來內地旅客單日入場人數的最高紀錄。

  其實類似的情況不久前也發生過,一個月前新馬季開鑼之際,也有約43000人,包括不少來自內地及海外的旅客入場。事實證明,賽馬運動這種全球少見的獨特文化,對旅客而言有巨大的叫座力。在深度遊成為主流的今日,旅客更看重行程的獨特性和精緻度。

  因此,黃金周期間的賽馬、國慶煙花、無人機表演、中秋綵燈會、大坑舞火龍等橫跨多區的大型活動,便順理成章地為旅客預設了一條旅遊路線。在這種時候,香港地方不大反而變成了優勢,憑藉方便而緊湊的交通網絡,旅客不乏去處,可以更簡單地「趕熱鬧」,也能選擇在大型活動之間的空餘時間觀光或消費,感受香港的恬靜與繁華氣息。

  其次,是整體服務質素的提升。服務質素指的不單是服務性行業的人員,並包括了基建配套等等旅遊服務體驗的硬件。比如說,今年有很多旅客都反映,香港現時的智能化服務遠較過往普及,尤其是習慣使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的內地旅客,現在可以在香港無障礙地使用相關程式,而且不少店舖還附帶優惠,讓消費體驗變得更方便更愉快。

  另外,回想今年的五一黃金周,有內地旅客在福田口岸(落馬洲站)入境時,一度因太多人同時透過手機啟動車票二維碼出閘,導致手機網絡及車站Wi-Fi陷入癱瘓,造成大批旅客被迫滯留在車站閘口。相同的情況在「超級黃金周」沒有再發生,說明港鐵方面亦吸收了上次的教訓,提升硬件加大Wi-Fi容量,讓旅客不致一抵港就留下負面的第一印象。正正是這些細微而具體的改變,旅客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一面。

  當然,香港接下來還需繼續總結經驗,才能吸引「回頭客」,擦亮旅遊業的「金字招牌」。例如有業界人士表示,雖然舞火龍、煙花等大型節目令當區生意人流大幅增加,但相對比之下,也產生了「搶客」的情況,令其他沒有大型活動的地區生意更加淡靜。另一方面,一些較熱門的生態旅遊熱點,也集中了大量旅客,更有小部分人做出不適當的行徑。

  完善大型活動資訊發放

  如何控制人流和平衡生態,也是不少地方旅遊業要面對的問題。一方面,香港還需要更多挖掘各區不同的文化及歷史,不能每次都只倚仗大型節目的活動,時間一旦放長,相關活動終究會令旅客失去新鮮感。而且縱觀這幾天,仍有不少旅客表示不清楚舞火龍等大型活動的舉辦詳情,當局亦要完善旅遊資訊的發放方式,例如透過公共Wi-Fi或不同社交媒體進行傳播,打入不同旅客群體。

  另一方面,香港有大量的自然資源、有1180公里海岸線和263個島嶼,景色優美的地方絕不止西貢橋咀洲沙灘或萬宜水庫。要有效引導人流,最好的方法還是加強宣傳更多高質素的郊外地區和自然風景,令大量旅客不會過分集中在一兩個地方,又能以更多景點吸引旅客重臨香港。此外,交通規劃和周邊配套也同樣重要,務求使旅客可以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城市的便利之處。

  香港旅遊業呈現的新風貌在這次黃金周得到體現,但業界識變、應變、求變的步伐不能停下來,唯有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滿足顧客需求、促進行業發展、提升整體形象,才能真正打造出香港獨有的旅遊品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