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事論事/銳意改革 馭勢而為——邁向未來的戰略布局\梁美芬

時間:2025-09-20 05:02:03來源:大公报

  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推出大量舉措包括加快北都發展、強化管治、增強發展動能以及惠及民生等等。施政報告體現了行政長官改革創新作為的勇氣和魄力,對於加快香港邁向由治及興,意義重大。

  筆者特別關注幾個方面。一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實現突破新局面的相關內容。今日的香港已經進入「一國兩制」實踐的新階段,施政報告明確提出用好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得天獨厚優勢,加強與內地不同省市和海外的新興市場聯動,強化「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與有意「走出去」的內地企業攜手併船出海;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作為平台「出海」,助力內企開拓中東、東盟、中亞等新興市場,藉此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及以中西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本屆特區政府以開放的心態、積極進取的態度、前瞻性的思維,對未來發展作出全面部署,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推動航天科技發展,支持太空經濟,支援各大學航天航空項目,落實低空經濟細節,這都是香港鞏固提升國際競爭力關鍵所在。

  增強香港未來發展動能

  二是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的部署。特區政府以戰略的眼光完善頂層設計,提出成立由行政長官親自領銜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小組;同時簡化行政措施拆牆鬆綁、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打破了過往的發展模式,展現了特區政府的改革發展的勇氣。

  北部都會區發展對香港未來至關重要,這不僅將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亦是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平台。建成後將會成為集創科產業、教育、旅遊、居住等功能於一身的宜居宜業宜遊新都會。香港着力發展新的創科、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也會聚集於此,具有巨大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能創造大量職位和提升生產力,在施政報告的推動下,北部都會區將成為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所在地。

  三是加快國際高教樞紐的舉措。施政報告提出了具有前瞻眼光的教育產業化的新發展路徑。香港擁有顯著的專上教育優勢,是全球唯一擁有五間百強大學的城市。政府將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發展應用科學大學,積極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教育局會成立「留學香港專班」,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創科局、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專上院校、海外經貿辦、駐內地辦事處等加強推廣香港高等教育。

  香港在教育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要積極吸取其他地方的經驗和教訓,爭取少走彎路,盡快建設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教育產業體系,不僅為香港為國家培育人才,而且可以吸引全球優秀的科學家、人才齊聚香港工作和生活,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能。

  四是強化治理、改革公務員隊伍的舉措。施政報告提出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強化部門首長的責任擔當,清楚強調部門首長須負責建立好管理團隊,並帶領其高級公務員共同做好管理人員和運作系統的工作。同時將強化公務員評核機制,以持續提升部門整體效能、提振優秀公務員士氣,並協助有待改進人員提升能力。持續推動公務員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者身份認同,提升公務員隊伍的國家意識和盡職履責能力。直面深層次問題,建立新的責任制,展現了李家超敢於破舊立新、着力提高治理水平的擔當作為。

  行政長官亦接納了各界意見,成立「AI效能提升組」,推動部門工作中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展現本屆政府建設智慧政府,進行科技革新,以提升效能的決心。

  築牢根基應對各類挑戰

  報告中着墨甚多的民生住房問題,同樣彰顯了本屆政府的大格局、大氣魄以及大手筆。公屋輪候時間的減少、居屋綠白表配額比例的調整、推出「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等一系列措施,不僅可以解決當下的問題,而且構建了長遠的規劃和保障體系。

  面對老齡化、生育率低的問題,報告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鼓勵生育措施,將免稅額提高一倍來鼓勵生育,這個力度是空前的,政府也透過各個輸入人才政策,直面人口高齡化和勞動人口下降挑戰。

  總體而言,今年施政報告是一份有擔當、具國際視野,以及配合國家發展、投資未來的施政綱領,將帶領香港有效應對未來挑戰。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